吏治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镜子和晴雨表。吏治好坏,反映一个社会的政治清明与否。自古以来,官吏考核都是吏治的重要环节。
“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这个表述出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中。此前,中组部还在人民网陆续公布了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执政党的这些言行,指向明确,针对性强,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风。
加大群众满意度的分量,就是在考核干部中更加注重民意。考核提拔干部,不仅仅由上级领导说了算,还得看群众满意不满意。执政党对近年来汹涌的民意和多样的舆论格局作出了积极的正面的回应。
互联网时代,民意得以能够井喷般的表达。“意见广场”上人头攒动,干部的言行受到空前广泛的关注和监督。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南京周久耕的天价烟、深圳林嘉祥亵童案等事件中,由于民意的充分表达,党和政府得以了解事件真相,正确评价当事干部的作为。
值得提醒的是,民意至大,至高,至重,有时又难以名状,最实,又最虚。有些地方搞民意调查,让群众给自己工作打分,经常出现满分、90分的结果。在这样考核中,民意的真实度难免令人生疑。“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字字千钧,如何真正落实到操作层面,是一个大课题。考核过程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参与,保证公民的知情、表达、参与、监督四权,尚需要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我们拭目以待!(裴智勇
)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