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西省“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大型对接活动签约大会上,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6000名新招员工在现场签订劳动合同,走上工作岗位(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tujian.org
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李丹丹)
“无业游民,不敢见人,回家过年,躲上N天。奔波半年,如水竹篮。笔试面试,参加若干。成功无几,失败一摊。所谓机遇,过眼云烟。本无大志,恰逢危机,实力不济,命途多舛。”华中科技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王菲这首贴在校内网上的打油诗引起
了不少人的共鸣,不少 同学跟帖鼓励她,“这等才情,不愁出路”。而王菲,也在暗暗调整自己的就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今年像王菲这样的毕业生不在少数。20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10万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他们的就业形势比往年更为严峻。因此,很多毕业生不得不转变就业观念,另辟蹊径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曲线救国”的新闻专业毕业生
跟王菲比起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院应届毕业生王亚的境遇没有那么惨淡。经过一番海投简历之后,今年年初王亚收到了广东省一家市级日报社的录用通知。和那些依旧奔波在招聘会上做“投简历机器”的同学比起来,王亚已经足够幸运,但是她还是有些无奈。
王亚在大学期间一直踌躇满志,用她的话说,“是有新闻理想的人”。大三暑假,她被学校分到中国青年报去实习,三个月后,她带着还算丰厚的成果回到学校,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她决定,“非省级以上的单位媒体不去”。
“我以为我的经历已经足够好了,但是现实是无情的。”王亚带着一丝苦笑。在学校里,王亚的表现很优秀: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还参加过华中地区“模拟职场精英挑战赛”,尽管没有拿到名次,但是评委对王亚的评价颇高。加上较好的实习经历,王亚一度信心满满。“就算不能留在北京上海,在武汉的媒体工作总可以吧。”谁知道随后就遇到了经济危机,看到新闻上铺天盖地的裁员、倒闭和失业的消息,她心都凉了。
经济危机袭来时,王亚刚刚开始准备找工作,有些措手不及。在学校里,王亚明显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招聘会的场次比去年少了很多,甚至有很多企业干脆取消了招聘会。王亚在投简历投到麻木的时候,“意外”收到了广东省这家市级日报社的录用通知。
“当时也犹豫了很久,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到市级的报社工作。但是看着周围的同学,不是在玩命儿考研就是在玩命儿投简历,自己如果放弃了这份儿工作,就该遭天遣了。”王亚开着玩笑,最后接受了这份儿工作。
“现在的单位招聘,都是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就当这份工作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积累经验吧。”王亚周围的同学和朋友都是这样安慰她。就这样,王亚“走马上任”了,但是不甘心的她还是边工作边投简历。
在报社见习了几个月后,王亚收到了武汉一家省级媒体的录用通知。
“我只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任何时候都是这样。一时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一直不如意,我这也算是'曲线救国'了。”不少人在王亚的校内上留言诉说他们的苦闷,王亚经常就这样劝解他们:“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什么经验也没有,想找到一份儿理想的工作是很难的,但是一定要沉得住气。”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