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吉林省委书记王珉:提高应对和引导网上舆论能力
2009-07-31
今天(29日),(吉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09年第三次学习会,对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和网络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中学习。省委书记王珉主持学习会并讲话,他指出,正确面对、充分驾驭、有效引导媒体,是当代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 上午,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作了《关于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专题报告。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席刘正荣作了《关于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新信息环境的挑战与舆论应对》的报告。 王珉强调,要正确面对媒体,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要深入研究当前舆论引导格局中各类媒体的特点,深刻把握舆论动向和传播规律,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本领。首先,要善待媒体。在平等的基础上信任媒体,善于与新闻媒体交往、交流、交朋友。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正确对待媒体的舆论监督,善于通过媒体监督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树立形象。其次,要善用媒体。充分运用媒体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发布政府公共信息;大力宣传报道经济社会热点,为振兴发展营造强大声势;宣传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动科学决策的有效落实。再次,要善管媒体。严格执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深入开展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逐步完善新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思想教育等手段,实施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 王珉指出,要树立“第一时间”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处置。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有效处置社会事件特别是做好新闻处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下发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引导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健全机制,完善预案,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能力。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落实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争取第一落点,抢占引导先机。 王珉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媒体,提高应对和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当前,网络媒体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舆论格局的影响日益加深,舆论引导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社会矛盾网络化、个别问题社会化,任何一个个案都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深入了解和熟悉运用互联网媒体,正确对待网上舆论和监督,提高应对舆论特别是网上“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高度重视网络宣传文化工作的管理。 王珉指出,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和网评队伍的培训。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市(州)党委、长白山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省委、省政府专职副秘书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驻我省新闻媒体负责同志参加学习会。(王强) (来源:中国吉林网)
     相关链接
    ·成都肇事司机孙伟铭一审判死刑:交管机关应
    ·卓琳逝世后胡同街坊自发到邓家门前驻足哀悼
    ·中央为何密集部署和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力
    ·有一种腐败叫“余权变现”
    ·汶川预计明年达震前工业水平
    ·未来3天南方大部将现高温 福建局地最高温达
    ·大盘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知多少
    ·“被”字一语风行后的权利焦虑
    ·卓琳:邓小平半个世纪的“拐杖”
    ·卓琳曾多次为宣威"希望工程"捐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