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部考核制度如何更符合中国国情,更能体现民意基础?政府政绩评估体系如何更科学?
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表示,该考核办法降低了GDP在考核干部中的比重,加大了民众满意度、社会发展与安全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程度等指标的比重。
|
乌警方通缉15名"7·5"事件犯罪嫌疑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统计局:GDP改革是进步但不应期望过高
tujian.org
教育部:学生没找到工作 不得扣毕业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京沪高铁总指挥部透露票价拟定为500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邓小平夫人卓琳逝世 享年93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上述读者一直关心的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课题组组长桑助来。
记者:您如何看待该《意见》中降低GDP比重,并增加群众满意度指标的内容?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干部考核制度将发生很大转变?
桑助来(以下简称桑):加大群众满意度的分量,是政绩评估的重要方向,也是干部考核的重要创新。从现代政绩评估发展轨迹看,长期以来,效率原则是公共组织基本价值取向,但随着民主化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府管理的本质不是管制而是服务,评估的主题是公民导向,是群众满意。
但要科学测评群众满意度,将原则性的要求,变成可以量化比较的满意度分值,这对干部考核制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考核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和创新。
记者:从操作层面上看,降低GDP比重如何实现?这在既有的干部考评体系中要做哪些相应的调整?
桑:降低GDP比重,主要是从工作导向上,由原来的唯GDP,转向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在操作上,要完善干部考核内容,科学设计考评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确定各方面指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应占的权重比例,特别要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类的指标,由“软要求”变成“硬约束”。 tujian.or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