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赤峰市千余市民在饮用自来水后出现腹泻、呕吐、头晕、发热等症状。7月27日晚,赤峰市建委通报,污染事件为暴雨污水引发水源污染所致,并就此事致歉。事故原因虽已查明,但为何雨后3天,供水公司才发出提醒公告?是未发现污染还是监管存在漏洞,广大市民纷纷质疑。(7月29日《人民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赤峰市新城区九龙自来水公司在自来水已经出现浑浊腥臭、居民询问的时候,依然置若罔闻,当然难逃“瞒报”的嫌疑;但是,自来水公司的过失,并不是政府部门免掉监管责任的借口。所以,仅仅靠问责自来水公司是说不过去的。赤峰市政府应该有向市民道歉的勇气,以承担反应迟缓造成公众安全担忧的责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这一事件也暴露出政府采集舆情渠道的狭窄和封闭。自从24日以来,赤峰市已经陆续出现居民饮用自来水患病的症状,而一些传言也在网络上开始传播。遗憾的是,这些信息并没有为政府的触角所捕获。可见,赤峰市政府认定重大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消息渠道,并不是直接从社会上获取,而是通过职能部门层层汇报上来的。这样的吸纳渠道注定是封闭的、单向的,很难见微知著,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初就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政府为什么不能直接从民众的反映中、从网络的传言里采集舆情?现在,社会上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社会转型期的特征之一。但同时,资讯的发达、民众维权意识的高涨乃至政府监控力量的庞大,一方面固然使得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知晓、采集信息变得容易起来。审视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可知,很多事件并不都是突如其来的。从其发生、发展、蔓延,到最后危害社会,都是有迹可循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事情也可能是另外一种面目,那就是赤峰市政府对于居民大面积腹泻事件是知情的。之所以没有在腹泻之初就采取行动,除了没有接到污染报告,无法准确判断事态严重程度的原因之外,可能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公布污染信息会在社会上造成慌乱,影响地方安定。实际上,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谣言止于公开,一味的躲避,甚至欺瞒,只能导致谣言疯狂生长、流传,丝毫无助于事情的解决。(胡印斌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