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看了天下杂谈《做下级还是做太监?》的文章,笔者深有同感。查办卢武铉弊案的是其一手提拔的大法官。卢武铉自杀身亡,有人质问这位法官,他的回答是:卢武铉提拔我当法官,不是让我当太监。如此回答,让指责他的人无话可说。
|
总书记"四个大力"的希望具普遍意义
汪洋:陈绍基、许宗衡案没有直接联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卫生部拟要求托幼机构不得拒收乙肝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甘肃:小学生监考干部
揪出25名作弊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邓家设灵堂接受亲友悼念卓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众所周知,太监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也称宦官,是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阉官、内官、内臣、内侍等等。在中国封建社会消亡之前,太监作为帝王与后宫的奴仆,成就了王公贵族安逸舒适的生活。
综观太监,大致有三种:一是迫于生计,以图生存;二是被迫阉割,转卖宫中;三是自阉进宫,以图发迹。这些人一方面是专制制度的受害者,一方面又因其畸形心理和阴暗人格,反过来害人,甚至祸国殃民。他们媚上欺下,恃强凌弱,一般兼有奴性和狼性的人格特征,往往是治事治国无方,阿谀奉迎有术;举贤荐能无策,进谗害人有道;扶善安良无谋,拨弄是非有计;荣辱与共无心,结党营私有胆,堪称官场小人。其代表人物,当数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东汉专权骄奢的侯览,唐朝一代巨奸仇士良,明朝残忍阴险的魏忠贤,清朝权倾朝野的李莲英等等。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太监不仅涉足王公贵族的私生活,而且还涉足复杂的政治斗争,历朝的衰亡大都与太监作乱有关,秦、汉、唐、明四朝的覆灭则与太监擅权有直接关系。如唐朝的仇士良,在职二十余年,前后杀戮二王、一妃、四宰相。在离朝时,他叮嘱送行诸宦官,须诱使皇帝纵欢极乐,使其无暇读书和接见朝臣,以巩固宦官擅政的局面。太监,这个专制制度下的怪胎,在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大舞台上,或沉于地狱,或平步青云,演出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活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