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蔡武:新中国60年对外文化工作发展历程
2009-08-03
新中国对外文化工作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指导下,文化战线的同志们努力奋斗,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与国家发展需要,创建、开拓、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历经艰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 毛泽东同志早在1945年就曾经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当新中国还孕育在战火硝烟中,1949年6月,我们党就从解放区选派了一批青年艺术家赴匈牙利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1951年,我国与波兰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这是新中国与外国政府签订的第一个文化合作协定,标志着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正式拉开了帷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及亚非拉友好国家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大力开拓同西方国家的交往。1964年1月中法建交,1965年10月两国政府签订了1965—1966年文化交流计划。这是我国与西欧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文化交流计划。 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我国引进了芭蕾舞、交响乐、歌剧等许多西方古典艺术门类,培养了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大大丰富和繁荣了我国文化艺术的百花园;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一大批完全不同于旧社会戏班子的新型文艺院团,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影剧院、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基本改变了旧中国文化事业积贫积弱的局面。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外文化工作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对外文化交流并没有完全停止。文化交流作为政府外交的一部分,在国家的外交大局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时,除了与一些友好国家继续进行艺术团互访外,还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赴西欧、美国、日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墨西哥等10多个国家展出,受到所到国高度赞许和广泛好评,被赞誉为“文物外交”。
     相关链接
    ·厦门检验检疫部门成功排查一船员感染甲型流
    ·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献给国庆60周年暨建军
    ·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在京落下帷幕
    ·白酒消费税新规8月1日起实施 白酒厂家可能
    ·鸟巢座套冠名权拍卖被叫停 招商演变成炒作(
    ·高速公路统一命名“京珠”改名“京港澳”
    ·沱牌曲酒率先公开表示提价 高端产品最高涨1
    ·商务部:年初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有7大利好 稳
    ·6家网络接入服务商对色情网站监管不力被曝
    ·北京流乞人员安置探索社会代养 强讨将依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