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日电(吴宇 卢羽晨)在早期世博会上,中国展出的大多是以茶叶、丝绸、瓷器、古董、名酒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展品,与近代科技相关的展品少之又少。对近代工业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世博会无疑起到了让中国与世界实现对接的桥梁作用,也映衬出近代中国的封闭和落后。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上海照相业“四大天王”之一的耀华照相馆展出的摄影放大照片喜获“奖凭”,是清末中国在世博会上获奖的唯一一家照相馆。
在早期传入中国的西洋文明中,摄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产业,中国的照相馆产业更是几乎与国外同步。自1839年法国人发明“银版摄影技术”,一年后美国人率先在纽约开设了全球第一家照相馆,而到了1864年,中国第一家照相馆就开始登广告招徕顾客。到了19世纪末,上海开设的照相馆多达50余家,主要集中于外滩一带。
耀华照相馆的成功在于其在平光照明的摄影业中,另辟蹊径,突出“以黑出白”的用光美学,拍出来的人像照片立体感强,光线层次饱满有序。由于生意甚为火暴,耀华照相馆不得不挂出每天只拍3小时的“免战牌”。在世博会上获奖后,耀华照相馆还将“奖凭”印在其出品的照片背面,借着世博会的名望,让“耀华”传进了千家万户。这也是世博会在近代中国激发市场意识的萌芽。
近代中国的两大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也参加了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除了展出出版物,还展出了中国制造的打字机等展品,这也是近代中国参展世博会为数不多的有工业制造和科技含量的展品。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中国展品多达2000吨,展馆共有农业、工艺、教育、食品、美术、文艺、交通和矿业八大展示领域,其中,农业和工艺两馆占到了展馆总面积的一半左右,而交通和矿业两馆所占展馆面积还不到十分之一。
192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虽然参展,但由于国内“天灾兵祸”,“工商仅延残喘”,相关展品及获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当时参展世博会的政府官员恽震的相关记忆,进一步让国人认清了自身的落后以及变革的紧迫。在后来的几届世博会上,上海的一些民族工商业产品也曾登台亮相并得奖。
尽管近代中国工业展品较为初级、简单,但中国人渴望通过世博会走向世界的热情始终未曾改变。这些参展世博会的近代民族工商业产品,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表明世博会很早就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开展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