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藏族养路工和他的三所希望小学 |
2009-08-04 |
|
8月1日,绿草如茵的藏北草原深处,一所小学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熠熠生辉。虽然这根用木棍和铁丝做成的旗杆那么简陋,但国旗下孩子们的笑容却像青藏高原的阳光一样灿烂。全村老少排着长队,向顿珠校长献上一条条圣洁的哈达,庆祝“顿珠第二希望小学”成立十周年。 顿珠,这名青藏公路上曾经的养路工人,用他退休后14年来建立三所希望小学的无私办学义举,赢得了当地无数百姓的敬重和感激。 今年66岁的顿珠老人曾在青藏公路管理局当雄养护段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在几十年的艰苦和寂寞中,他一直是一名默默付出的养路工人。退休后,定居拉萨的顿珠本该安享幸福的晚年,但他却走上了一条更加艰难、也更加光辉的道路。 顿珠的家乡在那曲县罗玛镇,一个地处草原深处的偏僻乡村。1993年,顿珠回家乡探亲时发现,最近的学校离村子有七八十公里,路途的遥远让家长们望而却步,许多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们只能手持牧鞭,放牧牛羊。没有知识就没有希望,顿珠萌生了自费办学的想法。 1995年,顿珠和妻子拿出2000元钱,在当地牧民们的帮助下盖起了“顿珠希望小学”。老师是顿珠千方百计从拉萨聘请的,首批学生是11名放牛娃,这是当地孩子第一次走进自己村里的课堂。虽然教室只有40平方米,但草原上的孩子们却从此知道了外面辽阔的世界。顿珠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青藏公路管理局送来了桌椅,当雄县文教局送来了课本,顿珠的养路工友们送来了铅笔和作业本……在大家的帮助下,顿珠希望小学越来越有希望。 1999年,顿珠再次拿出3060元积蓄,在西藏那曲县只有160户人家的罗玛镇恩尼四村办起了“顿珠第二希望小学”。村民们亲自动手盖成了教室。可是,找老师却成了最大的难题。在藏北草原最深处,如此贫困艰苦的条件,谁愿意来这儿教书呢? 想来想去,顿珠希望自己的儿子扎西来担任学校的第一任教师。扎西被这片需要他的土地所召唤、被父亲的无私大爱所感动。他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并说服另一名养路工人的儿子格桑扎西,共同走上了“顿珠第二希望小学”的讲台,下定决心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这片寂静深厚的土地。 十年后的今天,“顿珠第二希望小学”这所目前有200平方米、两名教师、36名学生的学校,做到了完全按照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授课,不收学生一分学杂费。学校自创办以来,共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学生168人,多名学生考取了拉萨中学、那曲地区中学等自治区重点中学,一些学生进入内地西藏班就读,还有3名学生成了大学生。 刚从湖南民族学院毕业的白玛多杰特地赶来参加“顿珠第二希望小学”成立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他满怀深情地说:“感谢顿珠爷爷给了我上学的机会,让我能够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在顿珠希望小学的培养下成长、成才。”毕业后的白玛多杰选择了回家乡工作。他说,作为牧民的子孙,他愿意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术为草原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4年来,顿珠,这位雪域高原上的退休养路工人,不断追加投入,总共为自己建立的三所希望小学捐出了28万元的积蓄。记者看见,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围着顿珠跳起了欢快的藏族民间舞蹈“锅庄”,老人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对孩子们说:“有了知识,你们就会像草原的雄鹰,念青唐古拉山再高,也不能阻挡你们在更高的天上自由飞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