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肃凉州公检法系统近日的一场竞职笔试中,18名小学生被聘为“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考生。
这个现实故事实在“很童话”,像极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在人才选拔中,成人考官“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作弊者”,却不作为,反过来让孩子当考官去抓作弊者,这事怎么想都透着点滑稽和“儿戏”的味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向好关键时期
浏阳镉污染事件:环保局长
副局长停职 tujian.org
青海省海南州肺鼠疫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劳动争议案增周末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圳政府机构改革启动
减少机构15个
tujian.org
从实施效果看,导演了这一新版“皇帝新装”的凉州有关部门似乎颇有“远见”——“孩子考官”铁面无私,25个作弊者出手即被抓,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整个选拔的公平和公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过,有多次监考经历的干部告诉记者,成人考官发现考生作弊并不难,难就难在成人考官顾虑太多:管得太松是失职,管得太严又怕“引火烧身”,最后只能选择明哲保身,隔岸观火。如此看来,大人们缺的不是发现问题的眼睛,而是指出问题的勇气。孩子们诚实、纯真,不懂社会上的所谓“潜规则”,“无知”所以无畏。但有关部门如果想让选拔过程更透明,方法多的是,何必盯着孩子呢?虽然“导演”本意可能只是让孩子作些点缀,未必想到孩子能如此“较真”,可大人不敢做的事却让孩子们去做,不是拿孩子们当挡箭牌么?
话说回来,在成人世界里,是什么让作弊者有恃无恐,监考者倒顾虑重重?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是作弊者与监考者之间存在着隐性的利益关联。对于监考者来说,作弊者即使不是自己顶头上司,但谁能保证作弊者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没有能给自己小鞋穿的人呢?谁又能保证今天的作弊者今后不会成为监考者的考官呢?正是基于这样的利益权衡,使得监考者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放任心态,也正是这样的利益权衡使得大人们失去了对诚实公平的敬畏之心。
看来,问题不在于谁在监考,而在于选拔制度乃至整个社会能否给监考者足够的勇气去保持公正、诚实的心。以此观之,我们的考试选拔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道德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果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诚实,就应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失德后有礼,失礼后有法。”否则,仅靠孩子考官的朴素纯真,终究支撑不起一项制度的长久运作。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考生不因考官是谁而都能保持诚实,考官不因考生是谁而都能保持公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