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向好关键时期

浏阳镉污染事件:环保局长 副局长停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青海省海南州肺鼠疫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劳动争议案增周末法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圳政府机构改革启动 减少机构15个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舆论监督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备受瞩目,但同时,“防火防盗防记者”也开始成为一些地方官员的口头禅。面对舆论监督,一些官员一方面采取鸵鸟政策保持缄默,另一方面以堵、压、逃甚至恐吓的方式对待媒体。这些官员之所以害怕舆论监督,往往是出于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生怕媒体影响了地方形象和自己的政绩。但事与愿违,官员越是害怕监督,局势越是无法控制,记者反而更加如影随形,舆论监督更加无孔不入。政府是社会的治理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媒体是社会的瞭望者、守护者,两者之间本不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官员正确对待媒体,媒体就能够成为政府的“保健医生”;而官员与媒体处在对立面,不仅可能形成舆论“堰塞湖”,也会陡增政府与官员的舆论压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很多地方在出台规范公职人员行为的制度时,都将保障舆论监督作为重要部分列入其中。但遗憾的是,这些制度虽声称要问责乃至追究法律责任,但并未对“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的情形作具体规定。何种情形属于要被问责的范围,如何界定,经过什么操作程序等问题,在这些制度中往往语焉不详。这也就使得相关条款徒具威慑性,而无实际的惩戒效果。

事实上,我们并不缺少保障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相关规定也强调,对于新闻单位和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妨碍。但这些规定一到现实中,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打折扣。因此,要真正保障舆论监督,仅靠威慑条文是不够的,而需要具体的问责举措作为保障——界定问责的范围,明确操作的程序,使问责有章可循。我们欢迎各地政府——包括昆明市,能够积极作出尝试,出台保障舆论监督的配套举措与细则。(刘义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保障舆论监督问责有待细化
2009-08-04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网站发布《昆明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规定:有干扰、阻碍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的等八项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将官员接受舆论监督制度化,试图通过问责的方式规范官员对待媒体的行为。这是有益的尝试。但能否发挥实际作用,改善当地的舆论监督环境,显然还需实践检验。

     相关链接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正式开始独立护航征
    ·2009世界女排大奖:中国队夺冠
    ·五大连池矿泉水开发陷纷争 10年三大投资者
    ·我国放射事故率高美国20倍 辐照食品安全存
    ·北京白酒价格中秋前后看涨 "舍得酒&qu
    ·"中国旅游日"设立或不了了之 曾
    ·网络旅游成时代新潮 点点鼠标可周游世界(组
    ·"体检取消乙肝检测"引关注 卫生
    ·四川宜宾国税分局长嫖幼案今宣判 自称心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