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从拥挤费到不查乙肝:警惕“专家曝”的风险
2009-08-05

近日媒体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性肝炎室主任崔富强透露,卫生部拟出台政策,在常规体检表中取消乙肝“两对半”检测。当晚,卫生部就此回应:“常规体检删除乙肝项目”非官方意见,只是专家个人意见。那位崔专家随即也辟谣:我的意思被误解,我不清楚卫生部有此打算。(《新京报》8月3日)

今天媒体报道某个部委动向,明天这个部委就出来辟谣,这已成为舆论中司空见惯的景象,不过这两天似乎特别集中。有媒体曝已通过专家评审的广州拥堵费很快就会征收,广州一位副市长迅速辟谣称“连我都不知道”;有媒体曝“中石化两大集团认为现行调价机制过于透明”,第二天中石化官方就否认有过这种说法——这样的“先曝后否”极大地伤害了新闻的公信力,也使时评成为一种高风险职业。

分析这些“先曝后否”的新闻,多数中都可以看到专家的身影:消息确实不是出自政府官员,不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曝出,而是由与该部门有着密切关系、身上印着该部门符号的专家曝出。因为这种与部委相关的身份,专家会暧昧地自命为官方,媒体会将其解读为官方,结果到公众那里就理解为板上钉钉的官方决策了,引起激烈争论甚至轩然大波,官方不得不站出来辟谣。

为什么会频现“专家曝”引起的传闻和误读,为什么“先曝后否”的政务新闻一再发生?这暴露出中国当下官学不分、政务闭塞、精英决策等方面的许多问题。

首先是专家和官员身份纠缠不清。许多专家学者,既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当教授做专业研究,又在政府部门担任智囊或顾问,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比如,卫生部就按专业门类聘请了许多专家担任该部门的专家委员,为相关决策提供专业支持。随着政府决策对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部委都设置了类似的智囊团。这本是一件双赢的事,可由于专家有了官学双重身份,而他们又缺乏“多重身份下区别身份谨慎发言”的意识,有些人甚至利用这种身份故弄玄虚,这就导致了信息的混乱。面对一个专家发言,公众难以区分到底是专家个人意见还是官方定论,以至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引发轩然大波,前段时间孙东东言论引发的风波就是这方面典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男子北京公交车上欲纵火被制服 无人员伤亡(
    ·巩固稳控成果确保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我们也想过安稳的日子”
    ·公安部督察专员首次公开选拔
    ·水电油价格改革有序推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
    ·“我们非常愤怒,也感到惭愧”
    ·卢德铭(人民英模)
    ·应对危机不能“赶数据”(声音)
    ·在新疆破获5起暴力恐怖团伙案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万余名公安民警牺牲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