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8月4日电(何馨、杨跃萍)家住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城郊的刘桂英奶奶,最近心情特好,老北京病风湿病都不太犯了。
老人的大孙子今年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刚在北京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外孙也接到了南京理工北京的录取通知书。刘桂英老人有6个孙儿孙女,大的4个全部考上重点北京,还有两个小的在读中学,成绩也不错。“你们读书用功,考上北京是你们的造化。可你们要记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儿孙绕膝,年逾70的老人总爱絮叨。
老人的一生,充满坎坷。回忆往事,老人说,“我和孩子他爸,是共产党从苦水中救出来的。”
刘桂英老人出生于滇川交界处的小凉山,新中国成立前的小凉山彝族还保留着奴隶制社会形态。刘桂英的母亲是“汉根”,即被奴隶主从外地抢来的“奴隶娃子”,刘桂英一出生就是“娃子”。那时黑彝奴隶主四处掳掠奴隶,驱赶奴隶在深山开荒,种洋芋,放养山羊。“奴隶娃子”白天黑夜不停地劳作,吃的是洋芋、荞面掺野菜的稀粥,常年半饥半饱,干活稍有懈怠还遭毒打,有的还被抽筋、挖眼。
在奴隶主指令下,刘桂英和比她大12岁的丈夫结婚,两位从此相依一生。她的丈夫也是苦命的“奴隶娃子”,12岁时被土匪从老家四川盐边县掳掠到小凉山卖给奴隶主,父母在与土匪抗争中活活被打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