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汪洋批"赶数据":把桥拆了重建搞GDP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反恐部门在疆破获5起暴力恐怖团伙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改委要求提高水价上涨透明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部委:门诊小病应逐步纳入医保报销 tujian.org
标语,言简意赅,是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标语变化,浓缩了政策变迁和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比如计划生育标语,早期是“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现在变成“一人结扎,全家光荣。”从“打倒×××”到“×××万岁”,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到“少生孩子多修路”———在既往标语风行的中国,标语的道德感召和榜样辐射效应是巨大甚至是无穷大的。
在过去,标语带有自上而下的官方色彩,代表着政府和公权力的权威与价值导向,内容虽然空泛简短,却受到公共社会的自发认同并群起奉行。但如今,老百姓已不信那些大话、狠话标语,标语口号很多时候沦为一种形式主义的道具。
与标语的落寞相比,如今正是一个流行语的时代。“正龙拍虎”、“打酱油”、“俯卧撑”、“七十码”、“躲猫猫”、“范跑跑”……近些年,几乎每一个流行语,都让我们对一起起关乎公共诉求的公共事件记忆深刻。在对传统语言规则的颠覆背后,在搞笑的表象背后,其实蕴涵着复杂的大众情感,寄予的是人们对社会公平和公共道德的渴望和诉求。
从标语到流行语的转变,其实隐喻着公民社会的成长。无形中反衬出公权力高高在上、灌输式“教化”民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人们冷落的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标语背后那冷冰冰的权力傲慢。面对民意的嬗变,公权力是否做好了相应的制度和伦理准备?
陈一舟 tujian.or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