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结构调整,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下滑等新形势、新背景下进行的。结构调整并非一个新课题,近些年来,中央一直强调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取得了相当大成效。然而,在新形势、新背景下,调结构又出现了新难点、新问题。在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当前结构调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严峻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智慧。
问题一:落后产能过剩加剧,部分产业出现逆向调整
巨额救市投资对提振经济发挥出关键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我国重化工业产能过剩现象加重,部分产业出现“逆向调整”倾向。在有的产业领域,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在强大的投资动力和货币信贷支持下又开始恢复生产,落后产能过剩问题还在加剧。
以钢铁行业为例,统计显示,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严重。今年3月起,我国成为钢材净进口国,5月份钢材钢坯进口量达100万吨。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铁路、公路建设以及灾后重建等需求,本该淘汰的大量低端粗钢生产又“死灰复燃”,而这种落后产能的物耗、能耗和环境污染都大大超过相关标准。
由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作用明显,市场出现了螺纹钢需求大于高端钢材的“金字塔”格局,高端板材价格持续低迷、大小企业利润严重倒挂,出现了许多企业回头再造“螺纹钢”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钢铁沿海布局进展缓慢、联合议价机制破产、落后企业“关停难”等问题不断显现,我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再以造船业为例,我国现在有造船能力6600万吨,70%依赖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现在出口订单大幅度减少,但1~6月份我国造船业投资却增长了50%。另外,我国水泥行业过剩产能达3亿吨,但仅今年4月投资就高达129亿元,同比增长65%。有专家预测,它们未来将面临与钢铁行业同样的困境。 [1] [2] [3] [4]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