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4月29日,非典时期一名着装朴素的军人正戴上口罩,他将继续在天安门前站岗。(CFP供图)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
已经正式挂牌成立的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将迎来100位本科学生。
首个国家级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将挂牌
中国官员急补应急管理课
专家认为石首事件、瓮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都处理得不好,是负面典型,中国官员在突发事件中仍面临理念机制体制方面的挑战
|
李长春考察长城修复:充分利用历史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统计局详解"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跑赢GDP"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广东设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回应网民质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工程院:行为不端者撤销院士称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体罚人犯是为了搞好管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应急管理正成为中国各级政府最为热门的一个词,这是中国政府管理体系中正在快速整修的一块“短板”,也是上从中央部委下到县级官员们“急补的一堂课”。
非典使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冲击;从南方的冰雪灾害到汶川大地震,凸显出灾难面前从政府到民众,全社会各系统,整体动员协调的必要性;而不管是瓮安事件还是石首事件,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在社会转型时期,群体事件带来的严峻挑战。
对于急遽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来说不管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还是社会突发事件,都是政府和社会应急管理系统要直面的问题。
本月底,首个国家级应急培训基地将在国家行政学院挂牌,将采用案例教学对高中级官员进行轮训。而与此同时,已经正式挂牌成立的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将迎来100位本科学生,他们四年后的最直接的就业目标是各级政府的应急办。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直言,“石首事件、瓮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在面对这些事件,我们的应急管理系统都处理得不好,是负面典型,所以,最后追究了主要领导责任。”
在中国新生的应急管理体系目前处于怎样的运转之中,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中国的官员在面对突发事件中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理念又有着怎样的变化。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1] [2] [3] [4] [5] [6] [7] [8] [9] [10]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