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2.9%的消息后,果然又引发了一场板砖横飞的“围殴”。笔者在地方从事统计调查工作,虽然我所供职的单位不负责工资统计,但仅据我的了解,就一些网民强烈质疑的问题交换一下看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先看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该数字不含私营个体,是一个最遭诟病的关键点。但是,所谓工资是一个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概念,当时只有国有、集体单位员工,后扩大的有三资、股份制等。理论上说,个体户不算职工,但属于从业人员;他拿的不叫工资,可以叫收入,他的雇工拿的是劳动报酬。如果看全民的收入,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以参考。国家统计局考虑要把私营企业纳入统计,并研究个体户是否纳入的问题。我个人倒认为,这个指标应该就是一个过渡时期的过渡性指标。从现在起可以逐步弱化和淡化这个指标,代之以城乡居民的收入指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人提出应该刊发详细分组。如果改革短时难以到位,我是赞成细化的。尽管国家发布的数据列出了最高的几个行业和最低的几个行业,并指出之间的差距,但这些内容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我认为,应该分出各主要行业,分出各不同地区,甚至可以从国民经济各大行业细分到中小行业,使公众了解具体的增长点在哪些行业和地区。
一些网民评论怒斥统计的是虚假数据,我理解他们说的“假数据”的含义是说这种“掩盖矛盾和问题”的平均数不能真实反映实际。
在统计学的指标概念中,有绝对数和相对数;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有各的用处。在今年我们部门招录应届毕业生时,我曾经对数以百计统计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了两个问题。一是“有人建议在统计平均工资时剔除那些年薪千万元的高管,因为他们不具代表性。你怎么看”?绝大多数人马上指出,有意识地剔除一部分个体,那就不是平均数了。二是“有人提出用中位数替代平均数,你怎么看”?多数人指出,两者各有各的作用,有条件可以配套使用。但如果全国数据是各级逐级汇总上来的,不通过大规模调查,难以掌握准确的中位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