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怒江天堑变通途 溜索成为中国交通史上绝唱
2009-08-15

新华网昆明8月14日电(记者伍晓阳)“溜索曾经是怒江人过江的唯一交通工具,如今公路和桥梁逐渐普及,人们陆续告别了依靠溜索过江的历史。”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交通局副局长赵润泽向记者介绍,随着怒江州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溜索已经成为中国交通史上的绝唱。

怒江州位于滇西边境,以怒江大峡谷闻名于世,高山峡谷同时也造成怒江人行路的艰难。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云岭山脉并肩耸立,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从群山中奔流南下,形成“四山夹三江”的独特地形。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整个怒江州没有一寸公路。”赵润泽告诉记者,世代居住在怒江州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和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以前过江只能依靠溜索,如有不慎就容易跌入江中,很多人因此失去生命。

记者了解到,早先的溜索是用竹篾或藤条编制成比较粗的条索,绑缚在江两岸的溜桩或者大树上,通常一边高一边低,两条溜索交叉排列。人们过溜索时,将身体绑在带有溜槽的工具上,从高处顺势溜到江对面。为了提高安全性,解放后溜索逐渐换成了铁制的,如今怒江州仍保留的溜索都是铁溜索。

     相关链接
    ·中国邮政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
    ·北京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北京目前无食盐高
    ·“黑诊所”论挑战公众良知
    ·绿坝:善意的制度应以善的方式实现
    ·公安部:酒驾一律上限处罚:醉驾一律拘15天扣
    ·凤翔血铅事件调查:涉嫌企业曾让当地"引以
    ·酒精"挑战"道路安全 中国今起重拳整治酒
    ·河南遭批“开胸验肺”医院获职业病诊断资质
    ·湖南溆浦县书记:环保局超编6人不是特别多
    ·山西吕梁经适房乱象:开发商骗地改规划建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