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煤炭工人见证新中国煤炭产业的变迁
2009-08-15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记者何宗渝、刘菊花)煤炭,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在我国贫油、少气、富煤,能源禀赋失衡的条件下,煤炭产业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工业整体实力的进步。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富甲全球,但建国初期全国煤炭年产量只有3000多万吨,连国内基本用煤都不能完全满足。而到2008年,全国煤炭产量超过27亿吨,占整个能源生产量的76.5%,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的70%。

60年来,黑色的“金子”不仅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煤炭开采技术也从人工挖掘、半机械化、机械化,逐步发展到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开采。而煤炭产业的每一次进步,无不浸透着煤炭工人辛勤劳作的汗水,映射出他们不屈奋进的身影。

50年代煤炭工人:铁锨攉煤、挥汗如雨,只为挖出更多的煤

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煤炭产业,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煤炭工人的赵从信老人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感慨颇多。

“1958年,我20岁出头就从农村来到山东淄博黑山煤矿,当上了采煤工人,当时在别人眼里那可是件光荣的差事,这一干就是36年!”76岁的赵从信自豪地说。

那时采煤都是靠打眼放炮、大锨攉煤,效率只有每工1吨左右。为了能采更多的煤,赵从信和工友们有时几天几夜都不出井,没日没夜地挖,但即使这样每人一天下来也只能采3吨左右。

1960年4月,赵从信在一次冒顶事故中永远失去了右腿。生性坚强的他凭借义肢重新站了起来,并在受伤一年后,主动申请回到矿上,在机械加工厂里当上了一名翻砂工人。

那时翻砂也是个体力活,终日与1650度的铁水为伴,有时赵从信下班后取下义肢,发现里面全是汗水。在机械加工厂里,别人可以站着翻砂,但赵从信腿脚不方便,只能跪在地上翻。

“别人不理解我,问我这样是图个啥?我为的就是为国家挖出更多的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邮政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
    ·北京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北京目前无食盐高
    ·“黑诊所”论挑战公众良知
    ·绿坝:善意的制度应以善的方式实现
    ·公安部:酒驾一律上限处罚:醉驾一律拘15天扣
    ·凤翔血铅事件调查:涉嫌企业曾让当地"引以
    ·酒精"挑战"道路安全 中国今起重拳整治酒
    ·河南遭批“开胸验肺”医院获职业病诊断资质
    ·湖南溆浦县书记:环保局超编6人不是特别多
    ·山西吕梁经适房乱象:开发商骗地改规划建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