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业:点燃中国工业腾飞的火炬 |
2009-08-15 |
|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记者樊曦)10多层楼高的塔罐群、纵横交错的管线、戴着头盔穿梭其间的工人……在中国东北的老工业城市抚顺,一个投资200多亿元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正初具雏形。
|
民政部酝酿出台慈善信息公开办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卫生部否认甲状腺癌与"碘过量"有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因严重违纪被免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庆期间北京将发动80万市民参加安保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石家庄,脱“庄”的冲动与成名的浮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从新中国炼油工业的摇篮向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迈进。”基地的建设者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总经理李若平说。
抚顺石化,新中国炼油工业的摇篮,更是中国石化工业60年创业奉献、不断进取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石化工业还处在一穷二白的起步阶段。那时,全国的原油产量只有区区12万吨,仅能生产12种油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炼油技术要落后三四十年。到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还没有完全摆脱依赖“洋油”的历史。
作为以石油为原料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产品的能源产业,炼油工业担负着为社会提供燃动能源的重任,对国家能源安全、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何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油?这是石化人决心要攻克的难题。60年代初,大庆油田的发现,改变了中国炼油工业的格局。炼制天然油特别是消化产量迅速提高的大庆原油是下游企业的当务之急。
为了支持国家建设,一场“炼油工业的大会战”在抚顺石化拉开了序幕。从1963年开始,来自全国的180多家单位组成的建设大军,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在抚顺建成11套加工大庆原油的炼油化工装置,创造了炼油工业跨越式发展的传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