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部:减顺差与保市场并不矛盾 |
2009-08-19 |
|
人民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李佳)前7月,中国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3%,对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的顺差更分别下降17%和36%,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7日表示,贸易顺差的下降体现了我国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贸易平衡,而这与当前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并不矛盾。
减少贸易顺差,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减少出口。以美国为例,中国对于美国的贸易顺差是大幅度下降的,但前7月中国对于美国的出口降幅为16.5%,低于中国整体出口的降幅,同时,美国对华出口也表现很不错。今年上半年,美国整体出口下降了24%,但是美国对于中国的出口只下降了14%。因此,这两个贸易政策总体上是相互促进和支持的。
减少贸易顺差,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要减少。实际上,上半年,我国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世界经要经济体进口中的比重,同比都出现了上升。但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仍同比去年同期减少0.5%。
此外,中国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体和第二大出口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还不大。世界经济大国都曾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较大份额:英国、美国都曾占25%以上,德国、日本也曾占10%以上。中国作为比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人口总和还多4亿的大国,现在货物贸易不到世界的9%,服务贸易不到世界的4%。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即使逐步升至世界的15%—20%左右,也是完全正常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表示,减少顺差的办法不是靠减少出口,而要靠更多的到国外去采购、旅游、教育、消费以及到海外去投资。这样中国就会处于国际收支更加平衡的状态。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近日发表文章指出,我国自1997年,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贸易顺差急剧扩大的原因,有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发展,进口促进政策相对薄弱,以及作为我国顺差主要来源地的欧美发达国家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等。
他认为,减少出口,并不是缓解贸易不平衡压力的途径,而应通过扩大进口、帮助企业“走出去”、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式,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也认为,我国减少顺差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危机的有利时机扩大进口,而不是靠压缩出口。危机时期扩大进口,可望获得更好的交易条件,特别西欧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多以高档消费品和先进技术装备见长,经济景气时期购买者多,可待价而沽,经济萧条期则沦为潜在客户削减预算的首选,不得不放低身段。
实际上,由于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增值呈正比,因此,加工贸易的进口,成为我国出口的先行指标。今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口出现降幅逐月收窄趋势。6月当月进口降幅较5月收窄7.3个百分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商务部预计加工贸易出口跌幅将在未来几个月趋缓。这也预示着中国的出口将在未来几个月回稳,商务部称,整体出口在个别月份出现增长也是可能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