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8月18日电(记者钱荣)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局获悉,青海通过建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多样性特点的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已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比较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省内八成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截至目前,青海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1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6处,总面积达2180.5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39%。自然保护区已覆盖了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区和柴达木盆地等重要生态区域,成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的重要载体。
据青海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青海省林业部门还加大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实施和完成了青海湖、可可西里、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站点建设项目,争取并开工建设了隆宝、孟达、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林业项目,使保护区基础设施、科研监测和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强化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能力,保护成效凸显。同时,通过强化宣传教育、执法严打,滥捕滥采非法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恢复增长。
据统计,目前青海省内85%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成为物种遗传的避难所和生存地;70%的高原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纳入保护区管护,成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地;30.7%的森林与灌木林受到保护,发挥了水源涵养、防沙固沙等作用;37.76万公顷的荒漠植物得到完整保护,成为维护戈壁沙漠生态系统平衡的屏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