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8月18日电(记者林如萱) 随着裁判员一声“开始”,十头粗壮的牦牛在主人的拍打下争先恐后地开始奔跑,有的非常“听话”地顺着赛道前进,有的则偏离了方向,怎么都不肯回到“正轨”,引得观众哄堂大笑……这是在海拔4500米的牧场上举行的牦牛比赛中的一幕。15日是第十八届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打隆边贸物资文化交流会”的第三天,组委会延续往年的做法,在历时7天的物交会里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当地农牧民既是观众,也是主角。
小伙子焦杰非常得意,因为他的灰牦牛第一个跑过终点。当最后一头参赛牦牛在观众的笑声中慢悠悠地走过终点时,草场另一边丹增拉姆和朗珠旺姆已经唱起了谐庆酒歌,那是吐蕃时期当地人送亲人出征预祝士兵们凯旋的民歌,不过这次她们唱诵的对象是16个一身盛装的赛马选手,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从马背上俯身抢夺草地上的哈达。
飞驰而过的骏马扬起了漫天沙尘,观众们乐在其中,一会为这个选手东倒西歪的坐姿哈哈大笑,一会为那个选手俯身贴地的惊险动作欢呼喝彩。
对这些农牧民而言,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他们的娱乐和生活,也是他们原生态的表演。扎西索朗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赛马了,这次他抢到了7条哈达,是成绩最好的一次。
打隆物交会规模并不大,但却是西藏历史最悠久的物资交流会。它始于1274年,从1992年正式改为“打隆边贸物资文化交流会”后,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不久前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和赛牛、赛马一样,歌舞比赛也是打隆物交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参赛者来自浪卡子的10个乡镇,自己编排的25个节目全部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和劳动。
歌舞比赛在14日进行,浪卡子县文化局局长次仁旺堆告诉记者,节目以在当地广泛流行的果谐为主,评分主要根据参赛队伍演出服装和舞步的整齐程度,以及歌舞的内容。“果谐”是藏语音译,意为圆圈舞,是山南地区的农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自娱性的、古老的民间歌舞,主要在望果节、藏历新年和重大庆祝活动中表演。
顶着烈日,几千名观众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卡车和围墙上也站满了人。台上演员们边舞边唱,台下观众尽情观赏,不时地为某一句歌词或某一个舞步会心一笑。
次仁旺堆说,这里几乎人人都会跳果谐、唱果谐,因此县里也不需要派专业人员去编排节目或者进行指导,有些乡镇的代表队甚至只需要三四天的排练时间就可以登台表演。“服装也都是他们自己缝制的,它和歌舞一样是我们农牧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