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19日电 题:江苏:改革引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双丰收
新华网记者 蒋芳
中央政法机关向进京上访大省派接访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医保”开出307种基本药物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粤整治酒驾抓到公务员
司机称度日如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广西网瘾少年系殴打致死 14嫌疑人被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网推出国庆60周年大型多媒体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江苏省通过全面、深入推开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14日至16日在江苏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江苏省获评“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获得了表彰。
广泛覆盖 文化惠民乐城乡
家住南京建邺区兴隆街道月安社区的周向东和王卫平老人这几天正忙着举办自己的展览,这两位从年轻时就有收集旧票据、旅游门票爱好的老人,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1万多张各类票据和门票,在社区文化活动室布置了展板。
“每天来看的居民们络绎不绝,大家从这些票据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沧桑巨变。”周向东说。
在江苏各个城市,像月安社区这样的文化活动室已经花开遍地,而这种家门口就能享受的文化生活,在广袤的农村也并不鲜见。
记者在扬州市邗江区汊河镇文化站看到,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大楼内设综合展示厅、多功能活动厅、健身房、美术培训室、音乐培训室、书刊阅览室和网吧等10多个公益性和经营性活动区域。宽敞的培训室内十几位村民正在听课,网吧里十几个年轻人正在上网。
据了解,汊河镇文化站是2006年首批开放的省级标准化文化站。类似这样的达标乡镇文化站,全省已有446个。即使在最困难的苏北农村,一个乡镇也至少拥有一个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
与此同时,各类投资巨大的省级重点文化设施也在不断拔地而起。在南京,奥体中心、南图新馆、江苏省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先后建成,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南京博物院二期先后开工;在苏州,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市博物馆游人如织;在镇江,与原英国使馆相媲美的镇江市博物馆已成为当地的文化景观。而174家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免费开放,更是政府给大家送上的一份文化厚礼。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全省财政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248亿元,已实现了市有三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县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文化中心,村有文化室。“十五”期末,江苏全省正在使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比“九五”期末增长19.96%。
人们欣喜地发现,江苏的文化惠民工程如火如荼,为百姓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一张城乡覆盖、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网,正“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