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绥芬河8月19日电(记者刘景洋)在中俄边境小城绥芬河的公共汽车上,记者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一位中年妇女问她旁边的女伴:“你家姑娘也在学吗?”
“当然,也在学俄语。”那位回答,“现在不懂俄语招工都没有人要。”
“学得怎样?”
“还行吧,学得差不多还得去俄罗斯,到那能学得更地道一些。”
这让人立刻想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一位略带羞涩的中国姑娘,在某个商场内演练着不太熟练的俄语。
目前,在绥芬河,民办俄语学校遍地开花,不仅让一些远东地区的俄罗斯人来到中国过上了惬意生活,也给一些学历不高的中国年轻人(尤其是农村孩子)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在绥芬河俄语专修学院,人们常提起一个叫孙永强的人。他原本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绥阳镇泰岭村的一个普通的初中毕业生,没考上高中,便来这个学校学了俄语。
2002年,孙永强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做翻译,当年就给贫困的家里带回了10000多元人民币现金。从那以后,几乎泰岭村每个考不上高中的孩子都要来学俄语。
有报道称,绥芬河接近九成的人会说俄语。虽然这个数字无处核实,但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各种商场、宾馆、饭店,随处可以听到中国人与俄罗斯人用俄语熟练地交谈。不少招工广告的第一条要求就是会俄语。
在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中国东北地区的高等院校,俄语专业每年的招生总人数近1000人,这些高层次的俄语人才毕业后多从事俄语教学、语言研究和一些翻译工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