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黄庭满)教育部回应汉字“整形”微调参考书法美学、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回应股市稳定等十大热点经济问题、国家统计局回应质疑详解“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跑赢GDP”、住建部回应经适房违规事件将严查内外勾结、铁道部新闻处回应“铁路公检法系统转制”报道……
今年以来,“回应”一词高频率出现在舆论的新闻语境中。这些“回应新闻”的背后,表现出的则是政府部门对民意的积极和主动回应。 tujian.org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间观察家认为,这是近30年来舆论使用“回应”一词频率最多最密集的时间段,也是政府部门对民意回应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前所未有的时间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意就是民众的意愿。民意连着民生,牵涉国计。从2003年中央高层要求“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至今,“民意”一词一直高频率地出现在中国高层语境中。其间,尊重“表达权”和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等一系列健全公民诉求表达和倾听民意的机制不断创新,日趋成型,架设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日益展现出政府民主、开放、负责、透明的现代形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突发性公共事件出现增多的趋势,同时互联网时代新的舆论格局又使得民众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更加便捷化,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社会现象。在这一新的社会背景下,以往政府部门“沉默是金”的习惯做法,不仅会使流言蜚语大行其道,扩大不良社会效果,而且也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如何让真实、客观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被公众知悉,成为处理突发性事件和遏制不良信息传播的关键所在,也是赢得民心、促进民众日常议政有序化的最优选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观察家认为,在政策出台后,在事件发生时,政府直面民意,敢于和善于阐明政府的立场,回应民意,表明公众知情权越来越得到政府的尊重,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官意与民意互动的新的执政逻辑。随着官意与民意良性互动的新型社会生态的形成,中国将步入官意与民意合一的理想发展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