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一家之言:“女秘书”=“潜规则”?
2009-08-22
  重庆一名27岁女子毕业后先后为多家民企老板做秘书,工作顺利,收入颇丰,然而相亲却次次失败,原因是男士们都认为女秘书难免“潜规则”,担心自己被戴“绿帽子”,“在很多人眼中,女秘书就是老总的情人、二奶”。(8月20日《重庆晚报》)

  相亲对象和旁观者之所以不相信这名女子的清白,是因为将女秘书这行业和“潜规则”联系起来的观念颇有些根深蒂固。那么这种观念从何而来?

  所谓“潜规则”,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交易性性骚扰”,即以给予和保持工作中的某种好处为条件,向员工或下属提出性要求。这是一种既侵权违法又败坏职业道德的行为,按理是应受严惩的。然而,中国目前的职场上,它的命运却恰恰相反:首先是基本不会受到惩戒;其次,既然不受惩戒,所以就可以近乎公然地实施,成了在某些行业里谋职求生就必须付出的代价,特别是对女性来说;再次,围绕这种现象的是非观念也暧昧不明,很多人对其没有愤怒,而往往只有调侃甚至羡妒,从舆论上更助长其合法性。

  在这种畸形的现实之下,整个职场的风气都被潜在地毒化,导致所有可能被“潜规则”的人都要承担污名的想象:没有人相信她们的成功是靠辛勤劳动换来的。

  女秘书职业成为“潜规则”污名重灾区的特殊原因,是由于近年来这一职业的标准和定位出现严重异化,按理说男性和年长者一样可以做秘书,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却公然设置性别、年龄和相貌的歧视性门槛,只录用年轻美貌的女性,悦己悦人的招录目的就和“潜规则”暗通款曲。 tujian.org

  不过,无论如何,这些责任都应该应由雇佣者、权力者来承担,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关于“潜规则”的负面评价往往只归于被选择、被定位的就业群体,不管是女演员还是女秘书。责备这些人其实很容易,却毫无用处,因为谁都知道,职场上的游戏规则并不是由她们来制定的。

  (吕频自由职业者)(转自新京报,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相关链接
    ·山东胶州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有了“紧箍咒”
    ·一家之言:“女秘书”=“潜规则”?
    ·基本药物有望下月定价卫生部称药价降幅尚难
    ·京重大决策须评估信访风险依据结果决定是否
    ·河南高院通报违法违纪通许法院错误拘人受处
    ·北京公交卡押金将逐步取消上网资费将降低
    ·甘肃公务员面试可旁听零距离揭开神秘面纱
    ·扬州市市长王燕文升任市委书记
    ·发改委要求两大石油公司采取措施保证液化气
    ·苏州新任市委书记在职大专学历引关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