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召开
2009-08-24

  本报贵阳8月22日电(记者汪志球)8月22日上午,以“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主题,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致信表示祝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贾庆林在贺信中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也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此次会议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性和指导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贾庆林强调,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工作,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希望此次会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大专院校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认真总结经验,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课题,深入研究包括生态建设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规律。要广开言路,广集群智,多提真知灼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实现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在开幕式上致辞。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出席会议并演讲,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原副主席莫汗·穆纳辛格,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总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等联合国官员,全国政协常委、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张维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等出席开幕式并演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搭建一个交流、沟通平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会议期间,将分别举行生态城市论坛、科学家论坛、生态教育和传媒论坛、经济企业界论坛,共同交流和探讨绿色经济的前景、生态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科学、教育、文化的软实力支持,进一步形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危机、协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共识,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会议最后将发表《贵阳共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贵阳生态优势明显,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纬度合适,海拔适中,非常适合人居。党的十七大以来,贵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了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建立了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和监测办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一年多来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今年6月被环保部批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良玉强调:进一步加快国土绿化进程促进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我国首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出炉

国家林业局与广西合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

“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辽河行”活动在京启动
    上一篇:北京奥组委宣布解散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北京奥组委宣布解散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召开
    ·弘扬英烈精神永葆忠诚本色
    ·妇女创业,人均最高贷10万(政策解读)
    ·戎冠秀(人民英模)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中国环保工作正处于负重
    ·幸福、团结、互助——乌鲁木齐穆斯林家庭斋
    ·青岛市滨海公路崂山段亮化工程将于十一完工
    ·北京奥组委宣布解散
    ·孟建柱在北京走访慰问公安英烈家属和公安英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