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8月22日电(记者刘文国 李劲峰)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土地荒漠化治理总体上已实现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参加22日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时说。
国办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环评新政出台
国务院法制办解读六热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各地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主决策真正是减少信访的釜底抽薪之计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网特稿:七省份立法破解“择校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建龙介绍,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林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中国生态状况,也为全球的生态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中国森林覆盖率已由8.6%增加到18.21%,人工林面积达到8亿亩,居世界第一,在世界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
张建龙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对生态状况脆弱、生态地位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治理,呈现森林植被增加、局部生态改善的良好势头。土地荒漠化这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在中国得到了遏制。全国沙化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约3436平方公里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约1283平方公里,总体上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张建龙还透露,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重点抓好各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北方和沿海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确保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50%以上可治理的沙地得到有效治理,60%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努力使中国成为山川秀美的生态良好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