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丢乌金之山换绿水青山 环保道路任重道远 |
2009-08-24 |
|
有人说,“山西之长在煤,山西之短在水。”这确实是不争的现象。数据显示,山西的水危机已经达到了极度,原因是水缺乏和水污染。
|
国办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tujian.org
环评新政出台
国务院法制办解读六热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各地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主决策真正是减少信访的釜底抽薪之计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网特稿:七省份立法破解“择校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测算,山西省每开采一吨煤,要影响、破坏、漏失二点四八立方的水资源。
多少年来,“乌金天府”山西一直是“煤炭霸主”,当地自古流传着“汾河清,山西盛”的说法,但这些年来,山西靠开采资源越来越富有了,汾河却变黑了断流了。
汾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养育着山西省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是山西人的生命之源,现在却是一条干涸的、被污染的、承受着环境灾难和生态危机的河流,流血呻吟了几十年。
记者近日参加山西“生态汾河”新闻采访团,经过二十多天的采访,历经三千里路,走遍汾河沿线后看到,在汾河上游及至汾河源头,汾河不仅保有丰沛的水量,而且同时拥有干净的水质。
据山西省环保部门的监测指标反映,汾河源头九年以来首次达到了的国家地表水一级标准水质,汾河水库二十年来首次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水质。
如此洁净的水质,是山西丢掉乌金之山才换回来的绿水青山。在山西重拳治污的举措下,在汾河沿线不时可以看到被关闭的煤炭企业和焦化企业,不是破败的厂房,就是黑色的遗址,当然,更多的是刚刚停产的企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