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自本月12日新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公众征求意见以来,对于44个“调整”字形汉字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平息过。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过去的9天中,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认为字形调整是必然的;反对的只有6%。
国办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环评新政出台
国务院法制办解读六热点 tujian.org
各地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主决策真正是减少信访的釜底抽薪之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网特稿:七省份立法破解“择校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次争议的焦点集中在44个调整字形的汉字上,比如“琴”、“亲”、“杀”、“瞥”、“唇”等常用字个别部件的调整。有网友把此定义为“整形”,甚至发出“10亿人要重新学写字”的感叹,更有网友直指调整字形属于“瞎折腾”。
语信司有关负责人解释,此次调整只是以《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笔形变异规则为依据,对以前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规则不一致的“统一”起来,说44个字“整形”并不准确。
据透露,待此次调整正式颁布实施后,只会在用到印刷体宋体字时依据规范字表进行调整。人们平时使用的手写体字是楷体字,不会受到影响。
有人担心调整字形会增加电脑使用的难度。专家称,汉字在信息时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就是码,在内码里有一个抽象的标准字样,对字形的变化只在码位上进行,不会影响打字。
此外,新字形的教学将从字表实施后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开始,而且调整不会影响到在读学生的学习以及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各种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