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西藏三大文物维修“修旧如旧”保持古建古色古香
2009-08-26
  “国家把这房子和里面的东西保护得很好,爸爸说那些壁画啊、唐卡啊,都跟从前看到的差不多。”来自西藏山南的22的藏族女孩嘎玛曲珍同父亲参观完维修后的罗布林卡后说。

  作为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之一的罗布林卡于去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不少当地民众和游客前来参观。这座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宫廷式园林,建于18世纪40年代,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如今,维修后的宫殿内部陈设还基本维持着50年前的原状,让曲珍惊叹不已。

  同罗布林卡一样,象征西藏历史文化的布达拉宫和被称为“第二敦煌”的萨迦寺,也在能工巧匠们的精心施工和修缮下,保持了初始的面貌,做到了“修旧如旧”。

  萨迦寺维修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多吉说,施工队伍尽最大努力保持萨迦寺原貌。维修屋顶时采用了西藏传统的打“阿嘎土”方式;保护壁画中则聘请了敦煌的专业文物维修队;减轻建筑重量的西藏传统笾玛草围墙则专门从拉萨购买原料。

  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维修工程即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于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3.8亿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资金安排。因文物古建筑维修工艺复杂、且质量要求高,施工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大型机械无法使用,施工进度缓慢,2009年才全面竣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介绍,在此次文物本体修缮工程中,共完成土建施工19万余平方米,阿嘎土41750平方米,结构加固低压灌浆4236立方米,保护和修复壁画5133平方米,使用和防腐处理木材6800立方米。

  在维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艺,保证了维修的质量。他们采取低压灌浆、抽砌、打牮拨正、偷梁换柱等技术手段,排除了大量的结构安全隐患,避免了大拆大卸,确保了文物建筑固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保存。采用木材防腐、改性阿嘎土、壁画灌浆回贴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维修中的科技含量,达到了古建筑延年益寿的目的。

  西藏萨迦寺维修工程负责人格桑说,技术人员针对西藏寺庙壁画的特征和气候特点,经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研制了特殊的配方,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壁画裂缝进行补隙、灌浆、铆固、表面清污以及揭取、归安等措施,取得了成熟的经验,治理了壁画的综合病害,解决了壁画保护修复中的难点。

  据介绍,作为融合了现代工艺的改性阿嘎土的使用,则增强了阿嘎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抗渗水性能增加和使用寿命的延长。同时,通过使用低毒无公害的环保型药剂,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提供木构件的抗腐蚀和抗虫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藏三大文物维修队伍以藏族工匠和管理人员为主,传统藏族建筑维修技术和工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泽仁曾经说。

  三大文物维修工程自开工以来主要工匠以藏族为主,且大都是当地农牧民中的能工巧匠,其中有木匠、石匠、画匠、泥瓦匠等。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三大维修工程实施的7年时间里,共有10万余以上的农牧民参与施工,雇用农牧民机械设备2万多台次,为农牧民创收2800多万元,实现了西藏提出的农牧民通过参与工程建设提高现金收入的目标。(边巴次仁 斯郎曲西)
    上一篇:谁制造了“官民互信”的“裂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新中国档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西藏三大文物维修“修旧如旧”保持古建古色
    ·湖南规定县委书记任命由省委常委会直接决定
    ·谁制造了“官民互信”的“裂痕”
    ·重庆打黑:一张撒向黑老大和保护伞的天罗地
    ·山东济南一公务员利用职权低价买房被判受贿
    ·提升领导力郑州59名法官集体到清华“上学”
    ·中国启动今年“扫黄打非”第三阶段集中行动
    ·贵州集中调整地厅级后备干部 整治拉票行为
    ·科技部采取六方面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已初步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