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汉字“整形”:精英文化遇民间挑战?
2009-08-26

44个普普通通的方块字,这几日成了舆论追光灯下的“明星”。事情缘起于教育部还在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其中,有44个字的写法略有调整。

tujian.org

看到新汉字表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取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睁大眼睛细细比照,这才发现了44个汉字的“变脸”奥秘。比如“琵、琶、琴、瑟”4个字,左上的“王”的末笔,原来是横形,在新字表中,横变形,像“球”中的“王”字旁一样往上提了。其他40个汉字,调整幅度也大致如此。

如此微小的调整,有没有必要?我注意到,这些天,网上意见和公众情绪大都集中于此,且不赞成者众。

据说,此次字形调整有“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严格控制特例”4个总原则,经过对字形的调整和美化,进一步取得与宋体字笔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趋规律性、系统性。

但这种“美化字形”的专家说法,看来并未得到公众认同。在某网站进行的相关调查中,超过八成的网友反对这一“整形美容”方案。如此一边倒的意见反馈,多少出乎有关部门的意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他在博客中写道:“如果以美不美作为对现行汉字动不动‘微创手术’的理由,恐怕要动手术的汉字远远不止这44个,只要开了这个头,就可以一直动下去。”

这道出了公众担心:微调固然无伤大雅,但如果这样的调整常态化,则可能对汉字文化的未来发展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一个“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的局部性汉字技术改良方案,因何会遭遇民间的情绪反弹?从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出民意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能体会到在公众权利意识高涨的时代语境下,专家精英化的文化阐释权正遭遇越来越频繁的民间挑战。

在今天公众表达十分活跃、社会公共空间前所未有扩大的条件下,民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变量”,甚至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种公共政策出台前,主张“变”的民意会积极表达,在一定程度上给人形成“主流民意”的印象;而一旦政策出台,形成改变,一些主张“不变”的民意往往会选择积极表达,并形成相对强势的声音,给人“主流民意”突然生变的印象。

其实,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网络意见的五花八门、千变万化,让人莫衷一是。在诸如城市燃放烟花爆竹、节假日改革等问题上,都曾出现过这种情况。之前的汉字繁简争论,包括这次的字形微调,也存在类似状况。

对有关决策部门来说,寻找民意,其实是寻求民意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公众的相对共识。对于一些紧迫性相对较小、但分歧相对较大的问题,谨慎地体察民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不断深入了解民意当下状况的同时,也要提前评估和了解未来民意的可能变化,才可能明智和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决策。

当然,44字的微调与否,还只是处于征求意见中。有报道说,针对“汉字微调”引发的争议,也引起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领导小组的注意。我们不妨静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城市记忆不止驻留于那些“老物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繁
    ·自主创新强国富民(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海南重要干部任用告别举手表决实施全委会票
    ·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胡锦涛考察新疆: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
    ·河北6个月处分干部830名
    ·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加快建设
    ·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成就展开幕
    ·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中国
    ·海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突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