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8月25日电(记者孙阳 侯大伟)22日中午,住在都江堰“勤俭人家”板房区的吴显祥老人正和老伴准备午饭,两个只有几岁大的孙儿,在床上和沙发上蹦来蹦去。
吴显祥老人一家住在“勤俭人家”板房区西区7栋1号的一间板房里。板房约20平方米,干净整洁,冰箱、电视、橱柜、沙发等生活家具家电一样都不少。
老人说,他们一家去年6月住进了这栋板房,最多的时候这一间房里住了全家8口人。现在,吴显祥的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赚钱,老两口带着两个孙儿生活。
老伴邓秋梅说,刚住进板房时,屋子里四面空空,但是家里人不断地添置、装饰,板房也一样温馨漂亮。
“勤俭人家”是汶川地震灾区最大的一处板房安置区,这里曾经安置了1.4万名受灾民众,这里便民超市、药店、小餐饮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在各对口支援省市的援助下,四川省各地震灾区在短短的3个月之内就搭建起了上百万间板房。通过板房和临时安置房等方式,共安置了450多万户、1000多万名失去家园的受灾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