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2009-08-26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 25日上午9:00,中宣部宣教局副巡视员王开忠,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法制办公室主任孙霄兵,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正,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综合与规划处处长王瑞军做客新华网,以“‘辉煌60年’科教事业发展成就”为主题,深入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来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与网友在线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正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科门类齐全、研究队伍宏大的科研和教学体系。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界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优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tujian.org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正]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在党和国家的直接领导下创建和发展繁荣起来的。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凝结着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心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都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工作做出过重要指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科门类齐全、研究队伍宏大的科研和教学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学科设置主要是以哲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等学科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建设起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以及立足学术前沿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有20多种,二级学科已经达到了400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家辈出、群星灿烂,涌现出了一大批海内外知名的学术大家。他们树立起的学术风范,引领着新中国一代代学者健康成长。1977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科学院。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国家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党政部门、党校行政学院、军队院校等科研和教学系统。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人员近40万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有3万多人。

tujian.org

60年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辛勤耕耘,成果显著。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有组织地系统翻译出版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60年代前后,又组织编写和出版了一大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各学科最高研究水平的文科教材,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奠基和传世之作。改革开放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又推出了一大批精品之作,如《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通史》、《中国史稿》(22卷本)、《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华大藏经》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此同时,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感召下,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在真理标准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锐意创新,取得丰硕的理论创新、文化传承以及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

tujian.org

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对外学术交流遍及世界各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基金会等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关系。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界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优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60年发展历程曲折,成就非凡。面向未来,哲学社会科学大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潮流,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辟了广阔天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正在形成,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继续谱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历史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法制框架下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繁
    ·自主创新强国富民(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海南重要干部任用告别举手表决实施全委会票
    ·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胡锦涛考察新疆: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
    ·河北6个月处分干部830名
    ·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加快建设
    ·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成就展开幕
    ·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中国
    ·海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突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