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发言人最大的悲剧是不发言
2009-08-28
  最新一期《瞭望东方周刊》发表了《新闻发言人最大的悲剧是不发言---专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一文。王旭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新闻发言人最大的悲剧是不发言,最害怕的是没人搭理你。选择了新闻发言人就要发言,还要发好言。”全文如下: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都是从官员提拔上来的,缺乏新闻传播素养,内部面对“少说不说为佳”的潜规则,外面面临媒体和公众的压力,美国的新闻发言人到中国也没有办法做

  近期,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出版了新书---《为了公开》,卸任一年,这算是他对新闻发言人生涯的全面思考和总结。

  “当新闻发言人最大的悲剧是不发言,最害怕的是没人搭理你。选择了新闻发言人就要发言,还要发好言。”王旭明这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卸任后的王旭明,现在语文出版社任职。“一年来,我在熟悉了解出版工作,出版社的效益保持在过去的水平上,队伍不乱,人心不散,效益不减。”他简单概括在新岗位上的体会。不过,王旭明仍表现出对新闻发言人事业的热衷。除了写书,他还开博客,做电视讨论节目《问教》,有人说他“不再是教育部的发言人了,但成了中国教育新闻的发言人。”

  把好话说好,把不好的话好好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希望中国能取消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这将是中国最大的进步。”王旭明在一篇博客中这样写道。

  汶川地震后,尚在新闻发言人位置上的王旭明曾对“范跑跑”说出“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如今,对教育的热点话题,他依旧“大嘴巴”,频频亮出自己的观点。“你要是还继续信口开河的话,我告诉你,你离免职就不远了。”在他博客上有一条这样的留言,王旭明说,“已经习惯了。”

  《瞭望东方周刊》:你是否考虑过有些话题应该回避?

  王旭明:许多事情在社会上形成热点后,却缺乏权威部门和人士出来发表看法,我就是在这个方面稍稍往前迈了一步。

  抗震救灾中,某老师提出来,不救学生自己先跑,这个在美国也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在我国不仅有市场,还能上电视讨论,政府官员都不讲话,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是政府部门应该发表的观点,现在很缺乏这样的动作。《望东方周刊》: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说错了,遭到舆论反对,或违背了上级意志,怎么办?

  王旭明:教育部的官员们面临一个大问题就是,把好话说好,把不好的话好好说。

  我们相当多的新闻发言人自己不具备新闻传播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简单地理解为管、卡、压。这种局面应该改变,一方面要慢慢普及新闻传播知识,另一方面总要有一些牺牲者或者带头人,我在这方面愿意做一个尝试者。陈至立副委员长这样鼓励我:我们需要有风格的新闻发言人,他们才能使新闻发布会开得精彩、有穿透力和有影响力。现在的新闻发布会不少,有多少达到了这个程度?我自己主持的发布会有几百场,真正达到这个目标的也很少。所以我觉得要允许有个过程,中国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不过几十年,很多新闻发言人更需要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几百场新闻发布会中我没有撒过谎

  “同志们特别是40岁左右的同志们,将来要做官,要获得提拔,就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王旭明在广东给高校的宣传部长培训时,如此说道。“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这句出自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的话,是王旭明的座右铭。

  他的朋友、日本留学生加藤嘉一在谈到王旭明时说:“谈及敏感问题,比如教育经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贫困与教育、四川地震校舍倒塌、师生死亡人数等问题,作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王旭明,表态往往十分谨慎,即使在私人场合,一般也不超越政府立场,不轻易谈个人观点。”《中国青年报》一位记者回忆,因为该报某篇报道让教育部领导不悦,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王旭明捏着一份该报,面对发布会现场几十位记者说,“《中国青年报》的破报道”。他的那些饱受争议的言论,被总结为“中国教育成功论”、“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名校生养猪论”等。

  《瞭望东方周刊》:有一次你要求《新京报》更换跑口记者,是怎么回事?

  王旭明:我并不否定那时候做出这种行为的荒唐和可笑。我在教育部做新闻工作的11年,是我不断地按照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自己跟媒体打交道能力的过程。现在让我反观以前的某一点的行为,感到很可笑,很粗暴,你说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在今天,我不会这样做。我了解到在国外,制裁记者的办法也有,如果违反了管理,比如不实报道啊、渲染啊、夸张啊,又没有违法违规,那么,下次有什么活动新闻官不请你,我学了这招,你越想知道的内容,我越不通知你,挠你痒痒。还比如说有一些内部的“通气会”、“吹风会”,国外的记者都知道“吹风会”的意思,它不是发布会和招待会,不能报道,但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的事情也会发生。这里要说,新闻发言人水平要提高,记者的水平也要提高。

tujian.org



  《瞭望东方周刊》:你的原则是“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如果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与政府的立场之间有矛盾和冲突,是不是难免言不由衷?

  王旭明:新闻发言人的发布台不是自己观点的演讲台。很多人问我,你说的话都是心里话吗?你说话是不是言不由衷啊?所有这些问者,我都建议好好进行一下新闻理论的学习。新闻发言人的所有行为都是职务行为,立场永远是政府的或者那个部门的。但是有一点,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要切记,可以不说话,但是不能撒谎。我可以说,在几百场新闻发布会中没有撒过谎。

  《瞭望东方周刊》:所以有人说你“台上台下两重天”,作新闻发言人的时候是一种说法,在博客中是另外一种说法。

  王旭明:这个说法我是根本不同意的,这种比较就不太科学,博客是私人空间,新闻发布是公共空间,这个对比很荒唐。

  现在,因为工作环境、职务、氛围发生了变化,我代表的是我个人,当然不一样了,毫不讳言,讲话更加轻松自如了。不过,我大体的思路和判断基本上没有变,我在博客上说的话,至少90%以上都可以在发言人的位置上说。

  不能苛求中国的新闻发言人

  《瞭望东方周刊》:就新闻发言人的角色来说,你要做个性化的表达,要冒很大的风险,比如说错一句话,可能整个仕途都完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旭明:很多人有误解,一提王旭明,就说个性化十足。我在教育部11年的新闻发布工作,决不仅仅是个性化表达,观点独特,怪论迭出。

  这些年,我健全和完善了新闻发布制度,这个制度包括组织记者团采访、到电视台做节目、组织几百场新闻发布会,等等,发布会网络直播和电视直播应该说属于超前的。此外,还有教育部网站的健全和发展。你可以对比一下我卸任时的(教育部)网站和5年前有多么的不同。这一点恰恰对信息公开起到很大作用。

  《瞭望东方周刊》: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曾说,新闻发言人成为一种形象工程,甚至成了某些政府官员拒绝媒体采访的盾牌,垄断信息,使媒体原本很困难的采访更加困难。

  王旭明:由保密到公开,由结果的公开到过程的公开,由信息公开到观点的公开,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党多年来一直倡导政务公开,应该看到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进展,比如有些政策征求民意,有听证会等,尽管还不完善或者做做样子,但起码迈出了这一步。我也非常赞同这位领导的话,现在有些新闻发言人缺乏对这块工作的认识,成为一个壁垒,这样的新闻发言人无胜于有。

  现在有些发言人还有本末倒置现象,特别注重外在形象,笑容和眉毛都要一点一点地细细审查,但对自己发言的内容和信息倒不在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瞭望东方周刊》:有些发言人生怕传达错了上级意志,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政府的新闻发言人都是照本宣科,战战兢兢,最后却仍然让人找出不少漏洞。王旭明:不能苛求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发达国家的新闻发言人几乎都由媒体人来担任,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是官员提拔上来的,都缺乏新闻传播专业训练。反过来讲,中国的新闻发言人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一支队伍,没有媒体经验,坚决听党的话,党让干啥就干啥。

  我国发言人面临的困境要大得多。内部,官员中相当多的人信奉“少说、不说为佳”的潜规则;外部,媒体和公众又给了过多的压力,说错一点不行。我说他们了不起,不是他们做得好,是因为在这种背景和困境下,美国的新闻发言人到中国也没有办法做。(记者柴爱新)
     相关链接
    ·山东临沂: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数上升三成多
    ·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发言人最大的悲剧是不
    ·全国人大决定免去王建明、吴德昌最高检检察
    ·涉嫌重大经济犯罪崔明杰全国人大代表资格被
    ·许宗衡、刘友君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被罢免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各地审慎出台调价方案
    ·治安立法50年:从“条例”到“法”
    ·藏族老者强巴格桑:布达拉宫两次维修的见证
    ·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所有完工项目通过专家
    ·“江西检察网”正式开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