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 婚介所 “网络红娘”:婚姻“敲门砖”的60年之变 |
2009-08-28 |
|
(辉煌60年·婚姻故事)媒婆 婚介所 “网络红娘”
--婚姻“敲门砖”的60年之变
新华网福州8月26日专电(记者来建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媒婆仍是青年男女喜结连理的可靠保证;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婚介所红极一时,为青年男女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架起了一座便捷的“鹊桥”;新世纪以来,直接快速的互联网交友兴起,“网络红娘”逐渐走俏。新中国成立60年来,婚姻的“敲门砖”不断变化意味着什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胡锦涛赴新疆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29日国庆演练
28日20时起多路段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重庆铲除"黑老大"肃清"内鬼"演绎"无间道"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部委:民族团结纳入高考范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公布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解放初期,整个社会都在移风易俗,知识青年开始大力倡导自由婚恋,大多数百姓家庭婚嫁少了‘父母之命’的成分,但仍离不开‘媒妁之言’。”年过八旬的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告诉记者。
方炳桂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媒妁之言”仍有大市场是因为:当时,自由婚恋的思想观念没有像现在这么深入人心,人们交往恋爱的观念比较保守;百姓家庭婚嫁活动普遍延续传统习俗礼节,而媒婆在传统习俗礼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中国社会迈向工业化的新时代。青年男女思想解放,社会交际日趋活跃,在择偶的问题上,开始倾向于选择专业、快捷的婚姻介绍所。”福州大学人文社科院院长许斗斗教授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这里可是门庭若市,来这里的人大多要排队登记。”福州仓山“烟山鹊桥”婚介所的郑大姐从事婚介工作10多年了,她告诉记者,在婚介最热的时期,几平方米大小的婚介所里挤满了人,登记人员通常要加夜班。有人为了找到条件好一点的对象,来婚介所登记时还要托熟人来走后门。
创办于1986年的福州仓山“烟山鹊桥”婚介所,是福州市的第一家婚介所。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成百上千家的婚介所遍布福州大街小巷。婚介机构越来越以牟利为目的,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和投诉,致使人们对红极一时的婚介所望而却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