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民生福祉:走向自觉的“执政之要”
2009-08-28

民生福祉:走向自觉的“执政之要”

——共和国60载,让历史启示未来之五(民生建设)

民生是执政之本、执政之要,这些如今被广泛引用的言论中所陈述的理念,其实并非新鲜的发明,而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年来屡有提及。民生能否改善,有赖于国家财力的积蓄,更有赖于执政者的自觉和重视。翻开新中国60年的历史,我们看到,民生改善的程度,与经济上升的轨道紧密相连,更与执政党执政理念的进步息息相关。共和国奋斗60年,我们终于有决心、有能力改善全中国人民的生活,让“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愿望逐步付诸实施,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珍惜这样的进步,呵护这样的梦想,自觉地让民生改善继续提升国人的幸福感,将使我们能够无愧于未来历史的评判。

  民生理念:60年奋斗识得民生之重

国计民生,互为表里,本为一体。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民生与国计的天平上,明显倾向于国计,以至于民生这个词汇都很少被提及。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照搬了苏联那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强行压低消费,为工业化进行积累,全国人民为之付出了近30年的代价。由于计划经济对生产力的束缚,加上极“左”路线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分缓慢,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依然面对的是共同贫困。新中国成立初期土改带来的粮食产量增长,到1958年便陷于停滞。从1958年到1977年,由于在农业经营制度上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饥荒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当年的民生困苦,在陕北革命老区都表现得令人触目惊心。1978年初夏,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冯森龄在延安采访途中碰到了安塞县出门讨饭的三兄弟,在延安市一个“英雄村”看到了社员年均口粮133斤、靠糠菜面糊糊充饥的惨状。冯森龄由此采写的《延安还有农民上街要饭》等稿件,在有关刊物发表后,让不少领导干部痛心落泪。

     相关链接
    ·民生福祉:走向自觉的“执政之要”
    ·入乎其中,超乎其上:在市场底色添加人文亮
    ·在巨大矛盾张力下求索和谐新智慧
    ·“大辞书”背后的强国梦
    ·四大转型点中未来中国经济生死穴
    ·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换13号线不再绕大圈
    ·配合国庆演练故宫南门明天不开
    ·北京200余处临时公厕保障国庆演练 今起投入
    ·必须让学术不端者感到风险
    ·如何不唯学历重能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