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8月27日晚,国庆庆典演练前的天安门广场。
编者按:
六十一轮甲子,江山几度风流。共和国60年的沧桑巨变,如一部恢弘史诗。60年后的今天,中国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平心看当下,放眼量未来,共和国60年创造了哪些经验财富,又留下哪些警示?“中国式发展”的后劲、潜能到底有多大?哪些突出矛盾症结亟待求解?未来如何在高起点、新理念之上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里面,至少有九大命题期待国人给予探索性、前瞻性的回答:发展模式转型、价值观建构、民主建设、社会治理、民生建设、文化建设、人与自然、人口与发展、中国与世界。新华网与《半月谈》杂志就这九个方面命题联合组织专题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半月谈》文章:四大转型点中未来中国经济生死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中国60年创造的经济奇迹举世公认,到2008年我国GDP已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前瞻今后6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不能够持续,怎样才能持续?这,不但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兴衰,而且已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未来走向。就这个全世界热议的话题,有“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之称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于今年8月23日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访谈。魏杰认为,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已走到历史转折关口,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潜伏着一些风险与危机,“中国式发展”模式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集中凸显。即使没有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本身也会出问题,只不过是时间和程度不同而已。魏杰在访谈中提出,将来要保持中国经济发展景气的长盛不衰,必须理性直面和推动发展模式四大转型,即应对高成本、启动消费、民富优先、去泡沫化。这四大转型堪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生死兴衰之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