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算算高校“教育成本”这笔糊涂账了 |
2009-08-31 |
|
一些高校宣称自己的生均教育成本高达1.5万元至2万元,而这是否存在高估成本、虚夸成本问题,谁也说不清。我们所看到的只是,高校奢侈浪费越来越严重,地越圈越多,办公楼越建越豪华,办公设备越来越高级,教师待遇越来越优厚,而出自高校的贪腐案件也越来越不稀罕。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法制办公室主任孙霄兵近日做客新华网,在回答网友“大学教育越来越贵”的抱怨时,他表示不赞成“上学难、上学贵”的说法,因为个人和家庭分担一定的教育成本是公平合理的。(8月26日《北京青年报》)
|
温家宝对全国公务员提出三点希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改委要求各地审慎出台调价方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绍基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tujian.org
许宗衡、刘友君、崔明杰终止人大代表资格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华社受权播发人民武装警察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等教育大众化之下,上大学确实不算难,但“上学贵”的抱怨,却不是一句笼统的“个人和家庭分担一定的教育成本”所能够平息———原因在于,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教育成本”是多少,一直是笔糊涂账;而个人和家庭应该分担多少比例的教育成本,也一直没有厘清。“贵”与“不贵”是相对的,笔者认为,判断上大学贵不贵,一要看教育成本几何、成本分担是否合理,二要看眼下的大学收费与民众收入水平是否相适应。
就教育成本而言,据权威机构测算,我国每名大学生的教育成本为每年7000元至8000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大学生个人负担的费用应该是教育成本的1/4至1/3。这样算下来,大学生每年所交各种费用应该在1700元至2700元之间。但是,目前大学生每年所交费用远远高于这个标准,一些高校的热门专业每年学费甚至高达万元以上。
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宣称自己的生均教育成本高达1.5万元至2万元,而这是否存在高估成本、虚夸成本问题,谁也说不清。我们所看到的只是,高校奢侈浪费越来越严重,地越圈越多,办公楼越建越豪华,办公设备越来越高级,教师待遇越来越优厚,而出自高校的贪腐案件也越来越不稀罕。武汉大学的110周年校庆,一台校庆晚会竟耗资200万元之巨,这样的花费被算入教育成本,由每名大学生来分担,是否合理呢?
就大学收费与民众收入而言,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类高校中特困生、贫困生的比例,高达20%左右,即每5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学生无力负担大学学费。也许我们无从准确判断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教育成本到底有多高,无从知晓某所大学每年得到了多少财政拨款和社会赞助,但是高达20%的大学生无力负担大学学费,就足以说明目前的大学收费脱离了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实际上,高校收费畸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教育方式异常粗放,几乎是一种“圈养”式教育,高成本没能带来高产出,人才培养质量下滑,以至于人们觉得花这么多钱读大学不值得———“不值得”,实际上是另一种“上学贵”。
“上学贵”是普通百姓的普遍感受,这种感受却让一些教育官员不以为然,真可谓“鸡同鸭讲”,让人感到愤懑和悲凉。人们搞不清房价为何这样高,于是有人呼吁公布“房价成本”;对于高校收费畸高,笔者认为也有必要搞清高校教育成本究竟几何,学生所交学费用在了哪里,用途是否合理。(浦江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