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户口:折射教育公平之“殇” |
2009-08-31 |
|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初,本已渐渐淡出公众视线的“蓝印户口”重新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甚至引起激烈的争论。起因有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温家宝对全国公务员提出三点希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改委要求各地审慎出台调价方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绍基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许宗衡、刘友君、崔明杰终止人大代表资格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新华社受权播发人民武装警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一,今年2月,天津市出台了调整户籍管理的政策,蓝印户口购房门槛由原来统一的100万元大幅下降,各区县分别降至80万元、60万元、40万元不等。也就是说,在天津的一些区县,只要一次支付40万元,即可购买一套住房,并举家落户天津;
其二,年初,为改变房地产市场的颓势,多名经济学家建议,上海也应恢复叫停多年的“蓝印户口”政策;
其三,
7月20日,广州市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决定,将简化办理蓝印户口转常驻户口的手续。这意味着,广州市仅余的2万蓝印户口居民将很快拥有正式的广州居民身份。
虽然,蓝印户口在今年年初被重提,多数是出于“重振楼市”的考虑,但是,由于“买房入户”所牵涉的“户籍”问题,以及由于我国户籍制度所负载的教育、医疗、社保等重要内容,人们对同户籍制度绑定在一起的教育问题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经济本身的关注。也就是说,教育、教育公平,是公众重新聚焦蓝印户口制度的重要原因。
[1] [2] [3] [4] [5]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