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将以什么样的“容颜”重生?那些遭受心灵创伤的幸存下来的1.4万孩子们,几时能在汶川大地上再次传出他们的琅琅书声?去年8月,当广东援汶工作组在期望和决心中抵达时,这个巨大的问号就摆在世人面前。一年后,广东援建下的新汶川雏形已现,其中援建的16所学校已于前日整体移交,异地求学的1.2万汶川孩子们9月1日便能回到新学校,开始新的未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一年中,广东人用行动阐释了“广东速度·广东责任·广东理念”。阿坝州州长吴泽刚在参观完广东援汶的最大项目———汶川第一中学后评价道,新学校硬件不亚于四川最好的学校;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则称,广东援建的学校将使当地的教育水平提前20年;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前天在汶川对广东科学布局、高质量率先完成援建汶川县学校任务表示肯定与感谢。
震后15个月,虽然午后的空气中弥漫着灰尘,汶川光秃的山地上却已经浮现一层层淡绿,汶川人也从震后的惊慌和迷茫中,重树信心,看到新的希望。
广东速度
创造国际灾后重建奇迹
汶川一中工程的占地之广、规模之大、投资之多、工期之紧、速度之快、质量之好等方面在援建项目中均称得上是“惊人的”,充分体现了援建灾区的“广东速度”
180余天,投资2.62亿的汶川一中落成,新校舍里传来高三学生的琅琅书声。
2009年4月20日,广东援建的第一所学校三江小学建成,在操场上举行的第一场升旗仪式上,校长王亮掉了眼泪;4个月后,援建三江乡的巨大工程已近尾声,下月10日惠州将举行三江乡整体完成仪式。
进驻12个月后,广东援汶的16所学校整体交付使用,广东人用敢为天下先的“广东速度”率先向地震灾区整体交付学校。
在引以为傲的“广东速度”的背后,体现着广东的大爱。“去年8月10日刚进三江,看着孩子们没法上课,援建组用最快的速度建起了板房教室,然而山区里的冬天很冷,我们又立即着手重建永久性校舍。”惠州市市长助理、惠州援川工作组组长范中杰回忆道,现在惠州市已经完成了48个援建项目工程的95%,“要说花心血最多、最费精力和投入最大的项目,那肯定是学校”。
大地震使三江一度成为震区最后的孤岛,在惠州援建组进驻后,工程刚开工,道路又时断时通。此时,为抢进度,全国各地的援建省市都在四处“抢”砖、“抢”砂、“抢”人(施工人员)。在汶川灾区,一块红砖从四五角升至七八角,依然走俏。想打一个电话就有人送砖上门简直不可能,惠州市援川工作组就和砖厂的老板先交心,后做生意,并且派人住在砖厂负责采购,买好砖后又派人跟车押砖,保证了后续施工流程环环紧扣。 [1] [2] [3] [4] [5]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