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足迹)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前来进行访问,1972年2月21日乘专机到达北京。这是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资料照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到达北京。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前往机场欢迎。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动与周恩来热烈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中美两国之间的主要分歧是台湾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其海军第七舰队武装入侵台湾海峡,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中美两国因台湾问题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尽管两国从1955年8月开始了多次大使级会谈,但因双方立场大相径庭,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国关系的戏剧性变化,是在世界格局变化,特别是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其最早的缘起可以追溯到1969年12月。1969年12月3日,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对中国使馆人员说:他得到华盛顿的指示,准备恢复同中国大使馆的联系。12月4日,周恩来批准释放两名乘游艇进入中国海域的美国人,并通知了斯托塞尔。几天以后,斯托塞尔同中国驻波兰代办雷阳进行了会晤。1970年1月,中美双方恢复了中断近三年的华沙会谈。
1970年,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向中国传递口信:准备开辟一条白宫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2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斯诺合影的照片。中国以这种方式向美国发出赞成中美实现高层对话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