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8月29日电(张桂英 冯振海)“结婚近20年来,无怨无悔照顾偏瘫的婆母和患有关节炎的公公,还把弟弟、妹妹抚养成人,从未与左邻右舍发生过矛盾,具有良好的信誉。”这是记者日前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万堤镇看到的关于万北村村民李伟英的诚信档案记录情况。如今,大名县诚信档案已经成为农户的一面“镜子”,是广大农民群众信贷、参军、外出务工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信息。
大名县为了让诚信由原来单纯道德教化的软约束变为道德教化和社会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量化调节,通过记载、公开的形式,教育、倡导广大农民诚实守信。县里规范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对诚信行为予以褒奖,对失信行为予以惩罚,增加失信者的失信成本,解决失信行为无力约束、无法惩罚的问题。
为把农户诚信档案做好,大名县成立了诚信档案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农户诚信档案的建立、运行和管理。各村每月底负责向乡(镇)提供本村居民的信用情况;各乡(镇)行政部门每月公布本乡居民受到行政处罚(或处分)和获得各项荣誉情况;由乡(镇)宣传委员每月将各村及行政部门上报的农户信用信息汇总后,提交乡(镇)诚信建设领导小组认定、把关,记入农户诚信档案。县文明办每月召开乡(镇)宣传委员例会,按时向县文明办汇报各乡(镇)的诚信档案的运行及管理情况;诚信档案的修改、删除必须经村委会通过,报经乡(镇)认定后,才可修改或删除。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