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8月30日电
题:活用市场机制 巧施科技创新——山东临沂创建全国最大平安城市纪实
新华社记者苏万明
山东临沂,一个人口达1034.5万人的革命老区,又是年成交额仅次于浙江义乌的商贸物流城市,近年来通过创建了社会治安防范新机制,在警力不足万分之六的条件下,连续4年实现了刑事立案、群体性事件、赴省上访等衡量社会稳定指标的持续下降,有力保障了当地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成为今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引人注目的“平安城市”。
强基固本筑牢基层稳定防线
郡县治而天下安,基层稳则大局稳。临沂市瞄准基层稳定,将有限的力量用在一线,创新机制解难题、关口前移抓预防,筑牢基层防线。
临沂市兰山区市民张树强的邻居私设了一个雨棚子,空调水滴在棚子上发出嗒嗒声,时常吵得他睡不着觉,双方争执了3个多月,还差点打架。后来,经过兰山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邻居认识到这是违章建筑,不到1天便主动拆掉了雨棚子,双方握手言和。“老百姓的观念是‘上了法庭撕破了脸’,容易结下仇怨。”张树强说。
张树强提到的调委会是临沂市创新推行的“三调联动”“六调对接”机制的产物。近年来,临沂市推行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调联动”以及诉调、检调、公调、交调、信调、医调“六调对接”,成立了镇、村、县(区)三级调委会,选聘政法及有关部门离退休人员,成立了专职调解队伍,进驻法院、检察院、派出所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开设调解室,对邻里关系、债务、婚姻家庭、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开展庭下调解,既及时化解了纠纷,又缓解了法官资源不足的矛盾。
今年以来,临沂市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1.12万多件矛盾纠纷案件,调处成功的1.09万多件,调处成功率达97%以上。
在农村基层,临沂市在乡镇街道成立20人以上的综治工作中心,在工作片成立5人以上的综治工作站,在村居社区成立2人以上的综治工作办公室,同时将综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村级综治经费由乡镇统筹解决,实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同时,临沂市抽调1万余名党政干部、政法干警,进驻全市所有的村居、社区,指导村居开展村务大事村民公决等事务。这一工程实施后,临沂市95%以上的村居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生产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性上访的“三无”目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