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观众热议新疆成就展和“7
2009-08-31

“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
——观众热议中国五大自治区成就展之新疆成就展
和“7·5”事件纪实图片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王文硕、白瀛)连日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西藏成就展”“平息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纪实图片展”吸引了各界观众前来参观。

家住北京牛街的张明诚老人和老伴一起,专程来观看展览。楼上楼下两个关于新疆的不同展览,让他们心情十分复杂。

一楼展厅中,反映新疆60年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数字令人惊喜:被誉为“丝绸之路明珠”的古城喀什,上世纪70年代只有3平方公里,如今已达45.55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前仅有几家手工作坊,今日已拥有棉纺、丝绸、电力、建材等十几个门类、560多家企业,200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人们远行、运物主要借助畜力,现代交通基本空白,如今的新疆道路宽敞、四通八达。

然而,当老两口来到二楼的“7·5”事件图片展厅时,另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他们一时间无法接受:“截至7月19日,‘7·5’事件已造成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仍有881人在医院救治,其中重伤179人、病危66人。”

倒在血泊中的无辜群众、被烧毁的汽车、悲痛的逝者家属……张明诚夫妇已不忍心再看下去。年轻时代的张明诚曾是一名守卫新疆喀什的士兵,24岁那年,他的战友在执行任务时不幸长眠在帕米尔高原,让他终生遗憾。也因为这些,他对新疆的关注从未停止。

“我只感觉到说不出的悲痛和愤恨!”年近七旬的张明诚双手在颤抖。“有多少战士为了新疆的和平、发展流血牺牲?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只是希望有一天新疆的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可是这些暴徒却一点也不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他们犯下的罪行,天理难容!”

一幅幅图片,真实地再现了“7·5”事件的场景。7月9日,在“7·5”事件善后处理工作组办公室,4岁半小女孩邹礼阳眼眶还肿胀着,手臂上满是伤痕。这个已经成为孤儿的小女孩还不知道,自己在“7·5”事件中已经失去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唯一的亲人哥哥还躺在医院的ICU病房。

看着这些图片,1954年就迁往新疆伊犁从事地质工作的李农华老人含着眼泪,喃喃自语:“我也是个母亲,我的5个孩子全都在新疆工作。”

“1954年,伊犁连火车都没有,到处光秃秃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那时候各民族乡亲们互相扶助,晚上聚在一起有说有笑,非常亲近。现在那里的绿化搞得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宽裕,可那么几股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总不甘心看到大家过安稳日子,非要搞破坏、搞分裂,很多维吾尔族乡亲也都烦透了这群闹事的人,我们邻居家的维吾尔大叔曾经气愤地冲那些闹事者喊‘滚出去!’”

一位退休老干部在留言簿上写道,“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新疆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只有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才能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

据了解,展览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共同主办。展览将于9月17日结束。 tujian.org

     相关链接
    ·广西“十项纪律”:防“大楼盖起来,干部倒
    ·对话首个反贪局三任局长:20年见证中国式反
    ·国务院法制办:编制土地城建等规划须征求公
    ·开放中国拥抱世界(经典中国·辉煌60年)
    ·詹国枢在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成立暨揭牌仪式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达赖抵台活动发表谈话
    ·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揭牌成立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达赖抵台活动发表谈话
    ·杨洁篪会见土耳其总理特别代表、国务部长恰
    ·武警宁夏总队小分队下基层慰问官兵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