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专家认为,应重建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
2009-08-31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 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与中国农村研究方法理论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农民的传统行为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需要,重建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成为中国农民走上富裕文明之路的迫切需要和中国各级政府的现实课题。

何为“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一书认为,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指的是农民间的连接关系、农民个体与国家的连接关系以及由农民个体经由特定形式组成的农民群体与国家的连接关系模式。

对于建设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的重要意义,与会专家举例说,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产业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被认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标准化,但是农业标准化的前提是农民的组织化,一家一户的分散小农户是很难达到农业标准化要求的,也就是说,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标准化的水平,相应的也就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包括农村金融在内的整个农村经济系统都需要农民建立一种新型的连接关系,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要建立在分散小农户与国家、与市场的良性对接关系之上。

《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作者、山东青州市委书记王立胜说,“经济系统总是嵌入在社会系统当中,立足于农村现实的社会基础,并因势利导地加以再造,这一点在农村工作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他说,在当前情况下,促进农村社会形成适应现代化要求的组织结构,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吸纳民间资源,重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以形成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市场、农民与社会、农民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最终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研讨会由人民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广西“十项纪律”:防“大楼盖起来,干部倒
    ·对话首个反贪局三任局长:20年见证中国式反
    ·国务院法制办:编制土地城建等规划须征求公
    ·开放中国拥抱世界(经典中国·辉煌60年)
    ·詹国枢在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成立暨揭牌仪式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达赖抵台活动发表谈话
    ·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揭牌成立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达赖抵台活动发表谈话
    ·杨洁篪会见土耳其总理特别代表、国务部长恰
    ·武警宁夏总队小分队下基层慰问官兵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