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胡锦涛赴新疆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29日国庆演练 28日20时起多路段禁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重庆铲除"黑老大"肃清"内鬼"演绎"无间道"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部委:民族团结纳入高考范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公布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安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笔者为例,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几乎每天在电脑前都在七八个小时,这样算来一周上网时间绝对超过40小时,但我很不乐意被称为有网瘾。网瘾如今已被妖魔化、污名化,并且在许多专家看来,俨然是一种病。犹记得去年制订《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消息传出后,就有网民惊呼,“一觉醒来,我居然变成精神病了!”为何有这种认知?根据该《标准》,网络成瘾跟赌博成瘾、酒精成瘾一样都是精神疾病。

据报道,网络成瘾者占网民人数的13%。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如此算来,我国网瘾者多达4394万,真是惊人的天文数字。而且,据专家说,从年龄结构上看,网瘾并不是青少年的“专利”,不少成年人也因为生活压力、感情等问题,试图借上网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情绪,结果事与愿违,不仅老问题没解决反而上网成瘾。如此说来,诸如我等青年,也必是网瘾无疑。笔者想知道的是,这其中有多少是被网瘾的?

无端被网瘾很可怕,让人很不爽。更让人害怕的是,被网瘾之后会不会被治疗?很蹊跷的是,为何要认定这么多网瘾?这背后有没有利益链?当然,当下,确实有不少网瘾少年,家长为此痛苦万分,这些孩子的确需要诊治,但为何要估算出这么多网瘾者?由此笔者想到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给人算命时,总爱夸大其辞、危言耸听,越这样算命人才越惊恐地向算命先生求助,而算命先生才越容易获利。

那么,危言耸听的专家与治疗网瘾的公司有没有利益勾联?在无确凿证据之前,不能轻下妄言,但不争的事实是,网瘾成了摇钱树,网戒机构多如牛毛。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网戒行业的规模已达数十亿元,不少机构利用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牟取暴利。以某网戒中心为例,每个孩子每月需6000元,按照每个疗程四个半月计算,收费为2.7万元。以其宣传时所公布的3000人来算,几年来,凭着治网瘾这一单买卖,他们的收入是8000多万。显然,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在全民皆网瘾的大力宣传下,网戒机构必然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在被网瘾后,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被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被网瘾”背后有没有可怕的利益链
2009-08-28

  有消息称,备受关注的网瘾诊治标准有望年内出台。在网瘾的界定上,初步认定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即可认为是网瘾。40小时标准一出,立即引起热议,有人认为如此“一刀切”实在不科学。(《重庆晚报》8月26日)

这种粗糙的贴标签行为很让人厌烦,一个人有没有网瘾,不能胡乱界定。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值得商榷,有无网瘾需要因人而定,以时间长短来界定太粗鄙。诚如业内人士所称,上网是否成瘾最重要的指标应是心理状态,即看此人是否有不可控制的上网欲望,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上网目的,即是出于工作需要还是完全为了满足一种快感、欲望。

     相关链接
    ·广西“十项纪律”:防“大楼盖起来,干部倒
    ·对话首个反贪局三任局长:20年见证中国式反
    ·国务院法制办:编制土地城建等规划须征求公
    ·开放中国拥抱世界(经典中国·辉煌60年)
    ·詹国枢在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成立暨揭牌仪式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达赖抵台活动发表谈话
    ·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揭牌成立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达赖抵台活动发表谈话
    ·杨洁篪会见土耳其总理特别代表、国务部长恰
    ·武警宁夏总队小分队下基层慰问官兵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