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 题:(经典中国·辉煌60年)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新中国对外开放60年成就综述
记者王希、朱立毅、雷敏
2006年,一位美国家庭主妇的一个小小试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这位主妇坚持不买中国产品,结果这让她一家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厨房的抽屉坏了,可找不到工具修理;购买诸如生日蜡烛这种小东西竟成了折磨人的事;4岁的儿子不得不去购买标价高达68美元的“意大利”鞋……等到一年的试验期结束,全家迫不及待地与“中国制造”重归于好。
与美国人离不开“中国制造”一样,中国也已经离不开世界。经历了60年对外开放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寻求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
对外贸易铸就中国成长基石
今年10月15日,就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结束之后的半个月,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又将迎来一次商品的盛会——第106届广交会。
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文革”干扰,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期间,诞生于1957年春季的广交会始终敞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其展馆一扩再扩,四易其址。去年,琶洲新展馆投入使用,其规模跃居世界单年展第一。
广交会的变迁只是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缩影。60年中,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跨越,贸易大国地位日趋稳固。
一组数据反映出这个曾经长期闭关锁国国家发生的巨变:1950年我国进出口额刚刚超过10亿美元,2008年达到25616亿美元,增长了2000多倍。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50年的0.9%上升至2008年的8.86%,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第二大出口国。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是从丝绸、茶叶,甚至猪鬃这类农副产品开始的。在工业薄弱的时代,中国人民靠节衣缩食为国家建设换回了宝贵的外汇。然而,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外贸总体增长缓慢。
新中国外贸的春天是从1978年开始的。那一年,国务院下发一系列文件,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商品生产,办好外贸,办好能增加外汇收入的各项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勾画中国金融业的世界新方位
-
吴建民:再谈中国拿什么奉献给世界
-
中国军队开启面向世界之“窗”
-
世界眼中的中国农业60年
-
中国——作为建设性力量融入现行世界秩序 [1] [2] [3] [4] [5]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