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迈向世界第一步——新中国首位驻外大使履新记
2009-09-07

新华网北京9月4日电(记者谭晶晶、王宇丹)翻阅卷帙浩繁的外交档案,一份略微泛红的“国字第壹号”国书格外引人注目:长约一米的卷宗用毛笔正楷竖排写就,封面印有“国书”两个红色繁体大字,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外长的亲笔签名之后,书有“国字第壹号”字样。

60年前那个初冬,1949年11月3日下午1时,克里姆林宫。身着黑色中山装的新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首任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王稼祥,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呈递了新中国第一份国书。

围绕这份“国字第壹号”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份份解密外交档案揭开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段尘封历史……

“空前绝后”的送行仪式

1949年10月20日晚10时,当一列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缓缓驶离北京前门火车站时,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副总理郭沫若及百余群众代表在站台上频频挥手致意,目送列车消失在夜幕之中……

车上,新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离京赴任,新中国的外交官从此迈向世界。

周总理亲自为驻外大使赴任送行,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堪称空前绝后。临别,周总理握着王稼祥的手深情赠言:“建立国家的外交关系,派大使,搞外交,我们经验太少,你赴任后要多总结经验,推动我们外交工作的发展。”

就在王稼祥启程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把中国人民的友情带到苏联去——欢送王稼祥大使离京赴苏》的社论:

“这是中国人民第一个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意志的外交使节的出国,又是到新中国的第一个友邦苏联去……中国人民第一次为自己的大使送行。我们完全信托王大使,相信他能很好地完成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给他的巩固发展中苏友好关系的光荣使命。”

毛泽东亲写“介绍信”

王稼祥启程当天,毛泽东特地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亲笔信:

“兹介绍王稼祥同志给你。王稼祥同志到苏联的任务,除担任我国驻苏大使、并以我国外交部副部长资格兼管对东欧各新民主国家的一般外交事务外,同时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资格(他是我党的中央委员),和你及联共中央接洽有关两党之间的事务……”

据原外交部档案馆馆长廉正保介绍,主席亲自给赴任大使写介绍信,这在中国外交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

时年43岁的王稼祥是毛泽东钦点的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对他而言,苏联是伴随他革命生涯的故地:19岁时,他曾被中国共产党派往莫斯科中山学院学习;1949年7月,曾随同刘少奇秘访莫斯科,并参加与斯大林的会谈。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会晤斯大林派去的代表米高扬时就曾公开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准备派王稼祥同志为首任驻苏大使。

开国大典后第二天,苏联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外国政府。两国决定立即互派大使。

1949年10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重要新闻,黑色粗体标题极为醒目:“中苏任命首任大使,苏联为罗申,我国为王稼祥”。报道还配有两人半身肖像图片。

中央认为,王稼祥既是中共中央资深的领导成员,又熟悉苏联情况,是驻苏联大使最合适的人选。当毛泽东提出任命他为首任驻苏大使时,得到党、政、军高级领导成员的一致赞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李源潮: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好
    ·吴邦国委员长开始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国庆庆祝大会首场联合演练今晨结束
    ·春潮涌动时走来的“洋厂长”(与新中国同行
    ·新疆选派7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社区
    ·乌鲁木齐发出通告将依法严厉打击针刺伤害群
    ·七省区市联动保障首都国庆安保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永远是学生”
    ·吴邦国同巴哈马参众两院议长会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